作者:李珠江

7月6日,海底捞(06862.HK)发布盈利警告,根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6个月未经审核管理账目的初步审阅及董事会现时可得最新资料的评估,海底捞预期前六个月收入较2019年同期下降约20%,且较2019年同期录得约9.11亿元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预期海底捞于该期间将录得净亏损。

(图源:海底捞公告)

对于净亏损的原因,海底捞表示主要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及各国及地区随后实施的防疫措施以及消费场所限制对海底捞自2020年1月以来的业务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了解,海底捞于2020年1月26日起自愿暂停位于中国大陆所有门店之营业。受其他国家及地区当地疫情的影响,海底捞于当地的部分门店亦存在一段时间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的情况。

此外,海底捞的一些防控措施,例如保障员工就业,为员工的健康安全、门店正常恢复投入一定额度的费用等,使得海底捞的成本并为因暂停营业而大幅减少。

自2020年3月12日以来,海底捞已重新开放中国大陆地区大部分暂停营业的门店。根据各地疫情控制的情况,海底捞其余受影响门店亦逐渐恢复正常营业。

按照时间计算,至少一个半月的时间,海底捞没有收入,支出却没有减少。但是自3月12日恢复门店运营之后,海底捞已经恢复门店将近3个月,至于这三个月具体营收情况如何,GPLP犀牛财经发送求证函,但是截至目前并未有所回应。

在此期间,海底捞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拯救业绩,例如,推动外卖业务的商业化,开设快餐门店以及半成品菜肴的研发等。

根据海底捞营收构成情况,主要收入来自于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和调味品及食材销售。2019年,96.3%的收入来自于餐厅经营,而外卖业务仅占据1.7%。

(图源:海底捞2019年公告)

可见,外卖业务无法承担起拯救海底捞的重担,门店运营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有限。那么此后,海底捞的外卖业务又该如何发展呢?

此外,某些策略也不同程度上遭遇了网友的抵制。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海底捞“涨价事件”。

2020年4月,微博上有食客晒出海底捞的菜单,显示人均消费220元:血旺半份从16元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元一位;米饭7元一碗;小酥肉50元一盘。

舆论发酵至后,海底捞方面先是承认涨价属实,表示因疫情和成本上涨等因素,上调了部分菜品价格,整体涨幅控制在6%。

而后又因舆论的压力,海底捞官方道歉回应称,此次门店涨价是管理层的错误决策,并恢复门店停业前标准。

(图源:微博@海底捞火锅)

经历了一系列自救失败后,那么,海底捞又该如何自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