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6月制造业PMI为50.9%,是三个月来首次回升。但同时也要看到,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市场依然存在变数;部分行业复苏压力依然较大;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

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我国采购经理指数(PMI)运行情况显示,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9%、54.4%和54.2%,均高于上月。但同时,就业压力和小型企业的需求仍需关注,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仍待复苏。

这一系列数据背后,说明了什么?下一阶段,宏观政策如何走?

制造业稳步恢复

6月份,制造业PMI为50.9%,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为三个月来首次回升。大部分行业延续改善势头,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4个行业PMI高于临界点,较上月增加5个,制造业稳步恢复,基本面继续改善。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复苏态势持续向好。

6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9%和51.4%,比上月上升0.7和0.5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回升,但改善幅度弱于生产。赵庆河表示,目前供需两端持续回暖,市场需求得到改善,企业生产动力有所增强。

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仍有压力。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和50.2%,比上月上升0.5和1.4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8.9%,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赵庆河指出,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大,且反映订单不足的小型企业占比高于大中型企业。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值得关注的是,小型企业新订单PMI环比下降3.2个百分点至47.8%,再度跌落至荣枯线之下,说明小型企业需求有限较为普遍。

6月价格指数有所上升。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6.8%和52.4%,比上月回升5.2和3.7个百分点,均为年内高点。

同时,进出口指数均有改善。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先后重启经济,6月我国制造业进出口指数低位回升,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2.6%,高于上月7.3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7%,较上月回升1.7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汽车等6个制造行业高于临界点。

“进出口指数虽连续两个月改善,但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当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市场依然存在变数。”赵庆河说。

6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出现小幅回落,但仍有57.5%,说明制造业企业仍然对近期市场恢复比较乐观,企业信心基本稳定。其中,石油加工、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60%。

但同时部分行业复苏压力依然较大,纺织、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加工等制造业PMI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另外,就从业人员指数来看,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为49.1%,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略有回落。“这是今年3月以来连续第三个月下滑,说明当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由于失业将导致居民收入来源缺乏保障,进一步影响消费需求的复苏进程,因此,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仍然需要持续发力。”温彬说。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

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回升。其中,服务业继续改善,高于上月1.1个百分点,为53.4%。“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高于临界点。”赵庆河表示,多数行业生产经营持续恢复。

但同时,部分服务行业复苏仍然困难,文化体育娱乐和居民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位于临界点以下。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8%,虽较上月小幅回落1个百分点,但连续三个月高于59%,处于较高区间。建筑业工程量稳步增长。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7.8%,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企业对行业发展信心有所增强。

下一阶段,宏观政策如何走?

“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复苏态势整体向好,经济景气整体改善,但小微企业、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压力。”温彬说,下阶段,宏观政策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扩大有效需求,稳住就业基本盘。财政政策要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减少企业开支,保障员工收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精准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用好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落实基建资金来源,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预计,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采用传统货币政策配搭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引导市场融资成本下降,在保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的基础上将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中,支持企业投资和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探底,逆周期调控措施和需求释放,有助于宏观经济从今年下半年起企稳反弹。下行风险包括:消费和内需不振,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外需疲软,供应链扰动,就业压力,政策宽松和政策刺激力度及速度不及预期,中美关系等。”庞溟称。

记者 曹韵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