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仁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疫情反复,足够窝心。

宅模式下,每顿吃点啥,竟成了不少老铁的灵魂发问。

相关风口企业,自然放飞自我。

比如速冻产品的一度脱销,以及安井食品的股价长虹。

“割韭菜”质疑与违规减持

截止2020年6月19日收盘,安井食品股价121.29元/股,市值286亿元。相比开年的58.55元/股,股价已翻一倍有余。

事实上,自2017年上市以来,安井食品股价就连年上涨。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安井食品股价分别上涨120.51%、52.76%、62.70%。

总体看,剔除上市首日涨幅后,2017年2月23日至2020年6月19日,安井食品的后复权股价累计上涨超6倍,涨幅位居同期申万食品饮料行业所属公司首位。

想来,当初押对宝的投资者,可谓抱了个金瓜。这也是目前股吧中,不少投资者看多并坚定持有的原因所在。

令人不解的是,面对如此涨幅王者,其高管却一再抛出减持计划。

2019年9月2日至2019年10月25日期间,安井食品董事长刘鸣鸣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约442.81万股,占安井食品总股本的1.9247%。

无独有偶,这一年,安井食品两位副总经理黄建联、黄清松也分别减持套现约5158.34万元和4973.87万元。

2020年6月4日,安井食品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刘鸣鸣、总经理张清苗拟分别减持不超过400万股和200万股,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约1.6922%和0.8461%。

根据公告,两位高管减持原因均为个人资金需求,按6月5日安井食品收盘价109元/股计算,刘鸣鸣、张清苗将套现6.5亿元。

高管大额减持,对市场信心打击不言而喻,向来也是投资者的诟病要地。尤其是在高涨之际,不免招来高位套现“割韭菜”的质疑声。

减就减,割就割吧,毕竟是人家的自由,即使吃相难看些,也无可厚非。

问题在于,打法不能太粗放。

3月24日,证监会网站发布厦门证监局对刘鸣鸣监管谈话的决定。

经查,刘鸣鸣于2020年2月25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安井食品股票1,000股,减持前未披露减持计划。

众所周知,应披、尽披、及时披,是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证券的发力重点。

价值投资大趋势下,投资先投人的效应越发明显。当家人这样的粗放表现,显然与涨幅王的人设不甚相符。

涨幅王的另面人设

细观之下,这种另面人设还有多维表现。

官网显示,安井食品主要从事速冻火锅料制品(以速冻鱼糜制品、速冻肉制品为主)和速冻面米制品、速冻菜肴制品等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曾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海洋产业龙头企业”等荣誉,是国内知名的速冻食品企业。

大家熟悉这家明星企业,或多从涮火锅开始。

相比股价的刚猛涨势,安井食品业绩虽持续增长,但涨幅远没那般夸张。是否存在泡沫,值得考量。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安井食品营收从29.97亿元上升至52.67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77亿元上升至3.73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20.68%和28.21%。2020年一季度,安井食品营收12.78亿元、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3%和35.33%。

同时,一些核心财务数据也值得关注。

首先是增幅明显变快的存货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末,安井食品存货分别是8.04亿元、11.63亿元和17.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0%、44.66%和49%。在总资产中占比也逐渐升高,分别为24.73%、25.48%和30.49%。

而与之相应,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同期分别为3.3次、3.2次和2.7次。

安井食品官方解释为,公司的存货增加主要是为预防成本上涨,增加原材料储备所致。

再看应收账款,增速远大于营收。

2018年,安井食品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17亿元,到2019年增长至1.69亿元,同比增长44.85%,而营收增速为23.7%。今年一季度,应收账款由去年一季度的1.38亿增长至2.36亿,同比大增70%,再次远超营收增速。

从公司产品大类看,鱼糜制品、米面制品、肉制品、菜肴制品,2019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8%、27%、25%、10%。

业内人士指出,存货与应收账款增加,都可能引发现金流紧张。凸显产品消费影响力问题,去化压力、坏账风险也值得警惕。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安井存货高可能是因其产品销售的周期比较长,这从侧面反映了安井食品在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及消费者的认知力方面还有待改进,否则不会有这么高的存货比例。

其次,高涨成本也给其盈利成长性带来隐忧。

2019年,其总营业成本39.10亿元,同比上年增加24.92%,致使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0.75个百分点至25.76%。

分产品来看,营收占比最高的鱼糜制品,直接材料成本及直接人工成本分别同比上年增加31.29%和28.33%,均超营收增幅;分地区来看,公司7个业务区域中4个毛利率同比下滑。尤其是大本营华东地区,毛利率同比下降0.96%,降幅仅次于西北地区。

狂欢不止一人 如何保住“王座”

这种王冠异色,值得投资者及当家人刘鸣鸣警惕。

疫情之下,速冻食品市场需求激增,不仅安井食品一家受资本青睐,海欣食品、三全食品股价也涨势喜人。

截止6月19日收盘,三全食品股价23.01元/股,市值183.91亿元。相比低点13.42元,涨幅超70%。

且企业业绩也增长迅速。

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海欣食品实现营收3.3亿元,同比增长5.29%;净利润2176.94万元,同比增长66.4%。海欣食品预计,2020年1-6月公司净利同比增长185.12%至327.67%。

三全食品一季度实现营收22.17亿元,同比增长16.14%;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541.13%。

上述竞品的强劲表现,自然会给安井带来分流效应。

不过,单从如销售费用率看,2017年安井食品销售费用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为14.07%,到2019年降至12.28%。

对比之下,2019年三全食品、海欣食品的销售费用率分别达到26.59%和20.76%。

咋看,安井食品的竞争优势明显。

但这种低费用率局面,也与安井食品经销商渠道为主的销售模式有关。

2019年,安井食品营收52.67亿元,其中经销商渠道达45.29亿元,占比超八成。

从经营风险看,无论什么公司,将近8成营收押宝经销商体系,不乏隐患。

道理很简单,关系再铁的经销商也只是公司合作方,其稳定性、忠诚度随市场变化而波动。一旦经销商体系发生变化,势必对公司业绩产生很大冲击。

上述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从关键的市场格局看,安井食品竞争优势不明显。其销售份额多集中在华东地区,而惠发股份和海欣食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也在华东区域。三虎相争,加大了经销商的选择力度。

而另一竞争对手三全食品,早已是成熟的全国性品牌,与之相比,安井食品还要有地域突破。

放眼行业,速冻食品企业都在寻找新增长点,深耕连锁餐饮市场、发挥产销协同效应,并在电商平台互相角逐。

一路喧嚣与高歌狂欢之下,面对新的模式、渠道等变革,新一轮的竞争已在路上,暂时领先的安井食品发展压力并不小。未来谁能夺得市场资本青睐,安井食品能否保住涨幅王座,还需时间考量。

食安风波与神话延续

从目前看,不是没有王者异位的可能。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食安是红线问题,也是底线问题。

遗憾的是,安井食品也曾陷入该风波。

2020年6月1日,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4月福建安井食品自日本进口的1批次共20千克冷冻鳕鱼糜,因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被海关拒绝入境。

2019年1月27日,安井食品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泰州安井生产的“安井”牌猪肉丸含有非洲猪瘟阳性病毒。消息一出,股价一度跳水,当日市值蒸发近6亿元。

另外,2014年安井食品在招股书中曾提到,2012年6月,有关部门对上海华灵乐购生活购物有限公司抽检,发现一件由无锡民生生产的猪肉粽存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不合格的情况。

由此看,“涨幅王”安井食品的品控能力并不怎样。

高股价、高业绩背后,仍需多维实力打磨。

各中取舍,考验着刘鸣鸣、张清苗的大智慧。

毕竟减持也好、套现也罢,扎稳企业的稳健之根、成长力之源才是关键。高估值,代表着高责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

消费经济已连续六年成为拉动我国GDP增长的第一“主引擎”。

而随着疫情缓解,各地刺激内需的政策此起彼伏,消费经济的主角戏仍在强化。水大鱼大,作为龙头企业,安井食品还有诸多利好牌面。

涨幅王如何诠释价值、如何消逝异色、能否延续神话,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