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间网上盛传一则消息和截图,称今日巴菲特宣布退休,Greg Abel和Ajit Jain联合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但目前,经核实伯克希尔哈撒韦官网、各大主流财经媒体和推特,暂未发现任何市场所报道的巴菲特退休相关消息。

股神老矣?近期频频“翻车”

2月22日下午,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公司发布了2019年的财报,财报显示第四季度经营利润为44.2亿美元,同比下滑23%。截至2019年底,伯克希尔公司持有股票总市值2480.27亿美元,购入成本为1103.4亿美元,账面盈利1376.87美元,浮盈125%。

不过,在过去几个月中,巴菲特操作中连连「失手」,尤其是在航空股上面。

6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讲话中表示,「股神」巴菲特「一生都是对的」,但在抛售航空公司股票上却犯了一个错误。

特朗普说:「巴菲特不久前出售了航空公司股票。他的(策略)一生都是对的,但有时甚至像巴菲特这样令人尊重的人也会犯错。他们应该保留航空股,因为今天航空股已经涨破天了。」

巴菲特是华尔街最受尊敬的投资者之一,以终身致力于价值投资而闻名。他在5月初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上透露已清仓所有航空股,并承认这比投资是个错误。

6月9日消息,以「臭嘴」闻名的美国知名基金经理、身价56亿美元的费雪投资公司(Fisher Investments)创始人兼CEO肯-费雪(Ken Fisher)最近表示,传奇投资者巴菲特坐拥1000多亿美元现金却在新冠危机期间决定作壁上观可能是由于上了年纪。

费雪上周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现年89岁的巴菲特和其他著名投资者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谨慎。

费雪说:「现实是,那些伟大的投资者,包括我父亲在内,当他们到了一定年龄时,他们就失去了优势。我并不是说巴菲特已经失去了他的优势,但纵观历史,我找不到他这个年纪的人在危机中不会变得相对静止的例子。他们在危机中变得不活跃……我感觉巴菲特先生就是这样。 他进入了一个相对不活跃的阶段,与他的年龄有关。 我在这个问题上错了吗?也许吧。」

伯克希尔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最新的股东信中,巴菲特解释了为什么他和查理-芒格认为伯克希尔已经准备好了面对其离职之后的一切。他简单阐述了五个原因:

首先,伯克希尔的资产部署在大大小小不同的公司中,既有全资公司,也有注入部分股权的公司;总的来看,这些公司从长远上都可以获得可人的回报。

其次,伯克希尔旗下的公司分布在不同领域,且将旗下公司合并为一个实体上,也赋予了伯克希尔一定的优势。

第三,伯克希尔的财务管理十分严格,即便面对极端外部冲击,该公司也能从容面对。

第四,伯克希尔的高级管理人们业务能力强且十分敬业。对他们而言,在伯克希尔不仅仅是一份高薪、受人尊敬的工作,更是一个责任。

最后,伯克希尔的董事们,即广大股东们的监护人,不仅会从一而终地专注于广大股东的利益,还会不断培养大公司中这种罕见的企业文化。」

两位天才接班人

能做到「巴菲特继承人」,二人也绝非平庸之辈。

即将与巴菲特共同出席股东大会的格雷格·阿贝尔于1961年出生于加拿大,毕业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会计专业,并考取了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今年已经59岁。

格雷格·阿贝尔(图片来源: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官网)

与很多投资人一样,阿贝尔是四大会计事务所出身,职业生涯始于普华永道的旧金山办公室。

1992年,阿贝尔加入地热发电公司CalEnergy,7年后该公司收购了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并更为同名。同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获得了该公司的控股权。

阿贝尔与巴菲特帝国的交集正始于此。2008年,阿贝尔升任中美能源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于2014年正式更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Energy)。

值得注意的是,昔日的中美能源在阿贝尔的掌控下,逐步蜕变为美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商之一,年营收高达约200亿美元,每年可以为伯克希尔帝国带来约10%的收入。

在这背后,阿贝尔是最大的功臣。在旁人的眼中,阿贝尔视工作如生命,拥有超高的工作效率,是个精力十足的天才级选手。

2018年,阿贝尔被任命为伯克希尔副董事长,全面负责公司的非保险业务,业务范围覆盖广阔,既包括地方性的家具连锁店,也囊括了金霸王电池、Fruit of the Loom内衣和DQ冰淇淋等全球性大品牌。

相比高超的商业才华,阿贝尔的为人则低调得多,鲜少接受媒体采访。2018年,福克斯新闻的镜头罕见地捕捉到了阿贝尔,当时的阿贝尔正在参加伯克希尔的慈善马拉松,衣着低调,十分不显眼。面对媒体,阿贝尔表现得很友好,但采访时只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漂亮话。

另一位接班人阿吉特·贾因(Ajit Jain),也堪称势均力敌。他比阿贝尔年长10岁,人生经历也更加丰富。

阿吉特·贾因

阿吉特·贾因(Ajit Jain)于1951年出生于印度,1972年毕业于顶尖学府印度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今年已经69岁。

毕业后,贾因进入IBM担任数据处理业务的销售,第一年就被评为「年度最佳新人」。3年后,IBM终止印度业务,贾因也离开了IBM,并于次年移居美国,攻读了哈佛大学MBA。之后,贾因进入麦肯锡工作。1982年,受前老板的邀请,贾因随之离开麦肯锡加入伯克希尔·哈撒韦从事保险业务。

彼时,贾因对保险业务知之甚少,起初表现平平。但贾因是个学习能力超强的人,在工作上也从不惜力,很快在实践中成长起来,迅速掌握了这门生意并成为业内专家。

据报道,与贾因共事的同事曾表示,贾因总是可以利用伯克希尔的既有资源达成最佳方案,并且动作迅速,决断力强大。尽管有人认为他总是在冒险,但事实上,他从未让执掌下的让公司暴露在超出自身的风险之下。

2018年,贾因被任命为伯克希尔副董事长,全面负责公司保险业务。

对于贾因,巴菲特和芒格历来青眼有加。早在贾因刚刚加入公司时,巴菲特就敏锐地意识到「公司获得了一位罕见天才」,也曾开玩笑表示「如果芒格、我和贾因坐的船要沉了,只能救一个人,尽管选择贾因」。

芒格也很看重贾因的表现,甚至曾赞扬说,伯克希尔能获得今天的成功,基石的再保险业务是重要因素,而这正式贾因「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

巴菲特的翻版?

在2020年之前,巴菲特对于两位接班人基本「一碗水端平」。

2018年,二位是同时被提拔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董事长。2019年股东大会上,两位首次在股东大会现场回答股东提问,巴菲特对二人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今年的股东信中,巴菲特也不吝惜对二人的赞美,表示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个人,他们是杰出的人才。

二人在薪酬上也是平等的。据媒体报道,在任命为副董事长之前,贾因执掌再保险板块,阿贝尔负责能源板块,二人2018年的薪资都是1600万美元的年薪加200万元美元的奖金。而高管的薪资,正是由巴菲特决定的。

从业务能力上看,二位候选人或许难分伯仲,但巴菲特仿佛更加偏爱阿贝尔。

外界普遍认为,阿贝尔是与巴菲特更相似的人。他谨慎安静,却又充满自信,在商业领域拥有杀手般的直觉,也像巴菲特一样喜欢哈哈大笑,喜欢自谦自嘲。巴菲特也曾评价阿贝尔像个「摇滚明星」。

据伯克希尔旗下喜诗糖果(See’sCandy)CEO金斯勒(Brad Kinstler)曾表示,「在某些地方,阿贝尔和巴菲特真的完全没有区别」。据报道,金斯勒与巴菲特交往甚密,多年来一直直接向巴菲特报告。

除了巴菲特的偏爱,年龄或许也是一道考量。阿贝尔今年59岁,而贾因已经69岁,虽然工作能力依旧爆表报表,但也已是「古稀之年」,从长远来看,阿贝尔显得更加「年富力强」。

可以确定的是,不管是贾因还是阿贝尔,伯克希尔帝国的接班人都是顶级优秀的。巴菲特曾在股东信中写道,「贾因和阿贝尔都是罕见的天才,他们身上都流动着伯克希尔的血液」。

或许,如果把格局放得更广阔一些,与其说阿贝尔是巴菲特的加班人,倒不如说阿贝尔和贾因,是伯克希尔帝国的下一个「巴菲特和芒格」。

巴菲特商业生涯早期

巴菲特在1951-1954年在Buffett-Falk & Co.公司担任投资推销员,1954-1956年在Graham-Newman Corp担任证券分析师,1956-1969年在Buffett Partnership, Ltd公司担任合伙人,以及1970年至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50年,20岁的巴菲特已有9800美元(2016年的96000美元)。1951年硕士毕业后,巴菲特想要进入格雷厄姆创立的投资公司-格雷厄姆/纽曼公司(Graham-Newman)工作,起初被格雷厄姆婉拒,于是他回到父亲的证券公司上班,从事业务方面的工作。终于在1954年,他如愿以偿,进入了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薪水是12000美元(2016年的105000美元)。格雷厄姆是个严格的老板与投资者,并绝对的遵行日后被称为格雷厄姆原则的价值投资法,即要求极宽的安全边际(内在价值-市价)。巴菲特认为合理,但也有疑问此严格执行规则是否会漏失某些有其他价值的股票。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并结束公司。此时巴菲特已有174000美元(2016年的1500000美元)。

1956年,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 Ltd.)成立,这是巴菲特第一个投资合伙事业。巴菲特仅出资100美元,担任普通合伙人(general partner),而他请他的其中一位合伙人,一位医生,找十位医生各出10000美元。最后十一位都同意,共出资105000美元(2016年的840000美元),加入成为有限责任合伙人(limited partner)。巴菲特后来又陆续创立了几个合伙事业,最后一起合并成巴菲特合伙事业有限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td.)。除了睡眠外,巴菲特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在经营事业上面。巴菲特彻底实践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哲学,这些投资在1956到1969年间,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巨大复利成长,而一般市场的常态只有7~11%。这时期的他在投资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 价值投资:买进符合安全程度(Margin of Safety),即股价低于内在价值的证券,同时在回报/风险的特性上,符合既定标准。

  • 套利交易:发生特定与大盘变动无关的事件,如购并、清算等,掌握其股价的可能变化。

  • 控制权:买进的大量部位,联合其他股东,或发动委托书大战,企图影响相关公司。

此时资金尚不多的巴菲特遵行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即严格强调「价格低于价值」的作法,并有许多套利交易,与后期的作法有很大不同。

巴菲特富豪生涯

1962年1月,巴菲特有限合伙事业市值达到$7,178,500元,其中$1,025,000元属于巴菲特。

巴菲特有限合伙事业在1962年,开始购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权。伯克希尔是一家大型的纺织公司,由于产业日益没落,使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低于该公司的营运资本(working capital),沃伦·巴菲特最后解散了合伙事业,全心投入伯克希尔的经营。由于纺织产业的一蹶不振,使现任伯克希尔副总裁的查理·芒格,视此收购为一大败笔。

巴菲特也自认:「这是留名青史的愚蠢大错。」并认为若当时将所有资金直接购入保险事业,现在的价值会是两倍以上。然而,在巴菲特善加运用该公司多余现金,用以收购私人企业、及买进公开上市公司股权下,伯克希尔成为全球最大的控股公司之一。沃伦·巴菲特的策略核心是保险公司,主要着眼于其庞大的现金部位,即「浮存金(float)」,这是保险公司为支应未来理赔所需、必须提存的预备金。本质上,这并不是保险业者所拥有,但却可加以运用,以获取投资收益的资金。

受到好友暨事业伙伴芒格的影响,这时期巴菲特的投资风格,跳脱了原本恪守的格雷厄姆原则(完全专注于价格低于价值),开始专注在一些具有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上。虽然过去的作法早期得到很好的成效,但随着资金越来越多,巴菲特发现这做法无法用于于巨大的资金与长久的经营。这时,芒格的建议帮助了他。

巴菲特回忆:「查理给我的建议很简单:忘记你过去用很好的价格买进普通的企业的作法,而该用普通的价格买进很好的企业。」由于过去的成功,刚开始巴菲特并不想采纳这作法。但在芒格不断的提醒与说服之下,这作法终于成为伯克希尔日后最重要的投资哲学。

巴菲特将这些优势,比喻成「护城河」(一定程度的垄断),使企业得以将竞争对手,隔绝在安全距离之外。相较于「商品(commodity)」类型的公司,由于销售的产品欠缺差异性,因此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具有宽广护城河的企业中,可口可乐可说是最典型的范例。因为即使口味类似,消费者还是愿意支付较高的价钱,来购买可口可乐,也不愿尝试其他较一般的饮料。投资在这类宽广护城河的企业,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最令人瞩目的事迹,特别是倾向买下整间企业,而非透过公开市场交易。

有鉴于此,伯克希尔目前持有为数众多、在不同产业中称霸的事业群,其中有些是专注于个别的利基市场,否则就必然具备某种可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特性。

巴菲特投资「金」定律

1、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的投资。

2、买价决定报酬率的高低,即使是长线投资也是如此。

3、利润的复合增长与交易费用、避税使投资人受益无穷。

4、不要在意某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只要在意其未来5至10年能赚多少。

5、只投资未来收益确定性高的企业。

6、通货膨胀是投资者的最大敌人。

7、价值型与成长型的投资理念是相通的。价值是一项投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成长只是用来决定价值的预测过程。

8、投资人财务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企业的了解程度成正比。

9、「安全边际」从两个方面协助你的投资。首先是缓冲可能的价格风险;其次是可获得相对高的权益报酬率。

10、拥有一只股票,期待它在下个星期就上涨,是十分愚蠢的。

11、即使美联储主席偷偷告诉我未来两年的货币政策,我也不会为之改变我的任何投资作为。

12、不理会股市的涨跌,不担心经济情势的变化,不相信任何预测,不接受任何内幕消息,只注意两点:A.买什么股票;B.买入价格。

巴菲特股市不败的六大要素

一、赚钱而不要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才能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二、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三、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四、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五、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但巴菲特不是。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 只股票上。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富勒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编辑/Phoebe、Emily

风险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宾的观点,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富途将竭力但却不能保证以上内容之准确和可靠,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