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电(00921.HK)的一则公告,令股价涨幅直接超过10%;与之呼应,中金发布报告称,上调海信家电H股目标价28.2%至10.6港元。


如此提振信心的消息,显然不同寻常。


就在此前一天,5月28日晚,海信视像(600060.SH)、海信家电(000921.SZ、00921.HK)通过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同时公告:海信集团公司旗下海信电子控股公司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获批。


公告显示: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海信电子控股公司在青岛市政府、青岛国资委的积极推动下,将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增发4150万股(约占17.20%股权比例),引入战略投资者。混改完成后,国有股比例将下降约5个百分点,海信电子控股公司也将由此成为非国有控股企业。而海信集团公司仍是100%国有独资企业。





对于海信这样一家低调稳健、带有技术基因的由家电公司脱胎换骨而来的高科技企业,外界不曾料到的是,在混改方面,海信其实也“敢为天下先”,其混改最早始于19年前的2001年。


而这次混改,毫无意外,又将是海信一次华丽转身的开始。


面对全球化红利,“寻找下一个高瓴资本”


公告的亮点不言而喻。


其中的“引入战略投资者”,更被业界解读为“寻找下一个高瓴资本”,后者2019年入股格力电器,根据12月2日晚间格力电器(000651.SZ)的公告,高瓴资本成为其新的第一大股东,转让股份总价款为416.62亿元。


在海信混改获批的公告中,也明确了随后的发展方向:“公司由此进账巨额现金,助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这被解读为,此次混改,将使海信在体制机制、研发投入等多个维度上与传统家电巨头及新型互联网企业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展开争夺。


若将混改放在中国家电企业正面临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超级红利及压力的大背景之下,则其战略价值更不容小觑。


有分析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出海较早、且经验丰富,现在已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产业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家电技术创新中心。以海信、格力、美的为代表的中国家电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已不再仅仅是产品技术和制造能力的输出,逐渐变成中国品牌、资本、标准的输出,中国家电企业正在全球掌握核心话语权和竞争主导权。此次混改,将使海信家电板块进一步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形成更有竞争力的留住与引进人才的制度,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提升效率,助力海信国际化和中国品牌走出去的进程。


海信在国际化及全球化方面布局也堪称“引领者”,其对外贸易业务发端于35年前的1985年。2018年8月,海信集团还一举击败4家竞争对手,收购了在欧洲首屈一指的高品质家电制造商Gorenje。





就在5月20日,海信还与阿里全球速卖通在云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共同开拓海外线上零售市场。强强联手的背后,则是海信在全球已形成了拥有14个工业园区、18个研发中心、覆盖160多个国家的全球业务版图;2019年,海信海外收入461亿元,同比增长21.1%。


即便在疫情肆虐的当下,海信仍然可以受益于国际化的布局:在今年3月28日前后的速卖通十周年大促活动中,海信50寸及以上的大尺寸电视销量环比2月增长1066%。疫情阴霾之下,行业哀鸿遍野,海信的这一成绩颇为亮眼!





在家电行业面临关键选择的时刻,海信亦有实力凭借51年的探索积累,以及制度优势,挺立潮头、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海信经验”是怎样炼成的?


提到混改,人们往往第一反应就是“MBO”(管理层收购)、“私有化”。这方面,更由于1999年中国MBO第一案的曲折坎坷及反复,而在坊间备受争议。


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1999年,创立15年的四通集团,为理顺产权关系而进行了MBO。但第二年,这一改革却陡生变数,老四通并没有接受逐渐淡出“四通历史舞台”的安排;最终,人事动荡、一地鸡毛,四通的产权改造在不彻底的MBO之后又回到起点。


就在四通MBO失败的第二年,2001年,开明的青岛主政者就通过成立海信电子控股公司对海信骨干员工大胆实施了股权激励。


值得注意的是,股改之初,周厚健等高管便一致放弃了“股份终身持有”的初衷——尽管政府并不反对这一做法,设计了“人在股在、股随岗变、离岗退股、循环激励”的16字股权激励原则,让企业激励员工的股权永远留在岗位上。“你在这个岗位上拥有股份的所有权和收益权,但没有支配权,股权不得抵押、继承和任意买卖。”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即便自己退休了,股权也不能带走。


这种制度上的创新设计,在有效激励在岗骨干员工的同时,避免了激励性股份终身制和私有化,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高度认可。


2014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邀请海信集团给100多家央企介绍海信的混改经验和股权激励方式,用以借鉴和推广。时至今日,海信电子控股公司的股东已覆盖海信大部分基层及以上管理者。


此后,海信又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国企混改破局”试点的职责。


对于身为“中国第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的国资大省山东,在国企混改破局之初,就已经把浪潮、山东黄金、海信作为先行试点的三大“典型”。2019年8月8日,青岛市发布《青岛市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确定了用四年时间实现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目标,全面推进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建设上市发展“公众公司”;8月22日,青岛市国资委发布的《青岛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招商项目书》中更是明确将海信、青啤、双星列入招商名单。今年4月,双星混改已正式挂牌,如今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推动下,海信电子控股又成为继双星之后第二家深化混改的企业,这意味着青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将进一步加速,青岛籍此成为积极推进国企混改的“行动派”。


根据青岛市国资委的意见,本次混改须在对海信电子控股公司进行审计、评估后通过青岛市产权交易所公开征集战略投资者后确定。战略投资者须与海信电子控股公司具有产业协同效应,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竞争关系,积极助力海信国际化发展。


技术与制度驱动的“诗和远方”


对于海信而言,疫情期间除了考验之外,还有不少的惊喜。


4月29日,海信视像发布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2019年净利润5.56亿元,增速超过四成;2020年一季度,海信视像实现净利润5137.37万元,同比增长超过九成,表现超预期。将这一成绩放在一个高度成熟且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就会理解其中的涵义。更名后的海信视像(2019年12月“海信电器”更名为“海信视像”),在毛利提升、多元化布局以及平台化运营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且收效显著。





对于海信而言,这也是长期坚持“技术立企”的必然结果,尤其是海信的制度保障,更是优势突显。


技术及研发方面,从2019年年报看,海信视像14个亿的研发费用投入,比上一年12个亿的投入还多了2个亿。


有了技术支撑,在量子点背光LCD(液晶)电视和OLED电视两大阵营之外,海信信心十足地另辟新战场,推动激光电视的普及;与此同时,海信还加速“造芯”攻势,强化核心技术能力。互联网业务方面,2019年末海信互联网电视全球用户数突破5127万,同比增长29.4%。


海信视像副总裁王伟在海信电视春季发布会期间曾透露称,未来两年,海信将推出6款画质和AI芯片,自主画质芯片应用率也将超过90%。


不断提升的制度保障,既非常重要也迫在眉睫。


对于市场化程度最高、最开放、竞争最激烈的家电行业来说,国有资本由控股改为参股已是大势所趋,海信也几乎是最后一个进行混改的头部家电企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中已明确表示,“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积极引入其他国有资本或各类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可以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海信旗下的主要产品为消费电子与家电产业,处于完全市场竞争、且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行业内美的、海尔、TCL、创维等同类企业均为非国有控股企业,格力作为本轮国企混改的典范,也已于今年年初全部完成混改,成为非国有控股企业。


“为美好的追求值得拼尽全力!”2019年9月19日,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在演讲中如此表示。有了这次混改的助力,相信这家高科技公司必定会拥有更值得期待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