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五月天,复苏亦在路上。

近日,中汽协公布4月份销量数据: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2万辆和207万辆,环比增长46.6%、43.5%,同比增长2.3%、4.4%,一举终止连续21月负增态势。

不过,亦喜亦有忧。自主品牌与新能源继续下滑。

数据显示,2月自主品牌份额达到52.3%“巅峰”,其后持续缩水。4月乘用车销量53.2万辆,相比去年同期下滑9.4%,市场份额下降2.6%至34.6%。

新能源下坠更猛。

4月产销分别完成8.0万辆和7.2万辆,同比下降22.1%和26.5%。1-4月,累计产销均完成20.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4.8%和43.4%。

具象企业,大佬北汽新能源表现突出。

销量大跌 明星车型折戟

5月8日,北汽蓝谷发布产销快报:4月北汽新能源车产量432辆,较去年同期下降25.26%。销量586辆,同比下降88.3%,远超行业水平,堪称暴跌。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同样是暴跌状态:产量578辆,同比下降94.19%;销量5009辆,同比下降50.1%。

作为"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纯电动汽车销量王者,如此变脸业绩堪称惨淡。

头部阵营看,比亚迪秦EV以5096辆销量,排在销量榜首;第二是国产Model 3,销量3635辆;广汽新能源的Aion S紧随其后,销量3586辆。广汽集团整体新能源车销量5281辆,同比增长55%。

而3月首次进入销量前十的理想汽车,4月份交付量超2600台,环比增长80%。蔚来更猛,交付量3155台,环比上涨106%;其中ES6交付数达2907台,创历史新高。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实际上,2020开年后,北汽新能源就持续不振。

1月份,北汽新能源销量2006辆,同比下降55.54%,因本身就是个淡月,“甩锅”给过年。2月销量1002辆,同比下滑65.05%,疫情无形成抗锅侠,3月伴随复工复产,销量高涨到5992辆,但下滑度依然达到66.13%。

整体看,2020年1-4月,其累计产量6165辆,同比增长79.74%;累计销量9586辆,同比下降68.13%。

一些明星车型,也跌下神坛。

如北汽新能源EU系列,2019年累计销量111047辆,一度被评2019年最受欢迎车。

然2020年第一季度,仅售出7395辆,同比暴跌61.8%,同时也丢掉自主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的王座。

补贴惹的祸?

如此市场颓势,业绩自然好不到哪去。

一季度报显示,营收16.67亿元,同比下滑53.12%,归母净利润亏损4.31亿元,同比下滑2142.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4.77亿元,去年同期为净利2139.98万元。

营利双降,且净利亏损,这样的成绩与2019年报形成强对比。

4月21日,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蓝谷发布2019年报:营收235.89亿元,经追溯调整后同比增长30.39%;实现净利润9201万元,经追溯调整后同比增长25.54%。

乍看,成绩亮眼;

细品,不乏问题。

2017年至2019年,北汽新能源营收、净利不断提高,但盈利质量乏善可陈。

如2018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有9.1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后调整为0.7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7.3亿元。

公开可查数据显示,自2018年上市以来,北汽蓝谷累计公告共获政府补贴10次左右(截至2020年1月20日),金额35亿元。

2019年,北汽蓝谷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和政府补助,政府补助金额10.42亿元。若去掉,相当于亏损了8.74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下跌19.7%。

换言之,政府补助达到归母净利润的10倍以上,可谓“救命稻草”。

客观而言,放眼新能源车企,政府补助是一个惯例,但聚焦头部企业,如此依赖,并不常见。

以另一巨头比亚迪为例,近两年政府补贴仅是报告期内归母净利润的0.75倍和0.92倍。相比友商,北汽新能源急需提升造血能力。

盖世汽车研究院行业高级分析师王显斌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基本是造一辆亏一辆,这是行业现状。因为车辆售价无法覆盖成本,核心零部件及ADS系统等成本仍较高。

业内人士表示,北汽新能源等品牌的产品单车溢价能力较弱,自然影响利润。依靠补贴调节,也在情理之中。

问题在于,政策扶持不是长久之计,国家也早有退出之意。

根据4月23日四部委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受疫情影响,国家明确将会继续给予新能源车企三年补贴,但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将逐年退坡10%、20%、30%。

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的盈利“面具”或加速爆裂。

扶持不是简单输血,而是培育做大做强的造血能力。然美好初衷,还是产生了温室效应,导致不少企业磨掉成长心,竞争力薄弱,甚至沦为扶不起的阿斗。

业内人士认为,如不尽快走出政府补贴的“舒适圈”,尽快建立核心产品和技术竞争力,北汽新能源乃至北汽蓝谷或将在之后的市场破局中,面临诸多“阵痛”。

负面信号,早已显现。

2019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销量15.06万辆,连续7年纯电动汽车领域销量第一的光环背后,天花板效应也凸显:销量同比下滑4.69%,跌幅高于车业1.2%的水平。与2018年53.11%的增长率相比,亦退步明显。2019年,北汽蓝谷新能源汽车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仅51.77%,而2018年该比值为80.32%。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营收122.13亿元,同比上年减少16.98%,毛利率11.51%,同比下滑1.34%。根据整车营收与销量,粗略可得,2019年北汽新能源单车价格为76670元,较2018年下降17.05%。

北汽蓝谷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单车价格下降也与补贴退坡有关。补贴在退,但我们价格没变,相当于成本提高了。

由此,产生的衍生影响不容忽视。

年报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3.78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56.99亿元。2019年,因债务融资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同比激增342.29%,达到4.83亿元;负债率达到70.15%,居历史高点,也超过行业平均值。

品控隐忧

过分依赖补贴的副作用,不止于此。

行业专家沈承鹏表示,补贴是双刃剑,一方面支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易让企业专注于如何拿到更多补贴,忽略市场需求,忽略质量品质保障。

上述观点,可谓直击行业痛点。

具象北京新能源,颓势变脸归根到底,或在口碑。

2020年5月2日,一位网约车主表示正常行驶北汽新能源EU系列时时,突然不跑了,故障灯全亮,叮叮作响,后车差点撞上来。

据车主说,当时车辆正在高架桥上高速行驶,车速达到70km/h,突然全车失灵,直接不动了,车上还载有乘客。

4S店售后检测表示是水泵故障。让车主生气的是,4S店给出的答案是天气太热,水泵问题属于正常现象,此举是为了更"安全"。

首条财经查询车质网,有关北汽新能源的投诉不在少数。仅5月份就已有9例投诉,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包括续航里程不准、动力电池故障、变速器异响、充电故障、轮胎开裂等。

5月9日,有“北汽新能源EU5”车主投诉者称:今年年初发现加减速有异响,去4S店检测维修技师确认减速器故障,要上报厂家更换,厂家不给更换,现在修也修不了换也不给换。方向盘异响,打方向咯噔咯噔响也修不了。减震器也吱嘎响。去店里不下十次,每次都说上报厂家,厂家不通过来回踢皮球。

5月15日,另一位EU5车主投诉称:两辆车,一辆是在浙江金华购买的,质保期是3年30万公里,另一辆是北京购买的,质保期8年15万公里,华东地区购买的车和华北地区购买的车质保政策不一样,要求厂家解决。

4月30日,一消费者投诉称:19年6月份买的北汽EU5先后出过3次事,一次,刹车助力泵,一次方向管柱。一次主减速器,最后这次4s店拒绝索赔要求自费。而且态度极差......。我这款车型很多朋友购买,也都基本出现过这三种情况,质量差,才跑6万公里就出现这些问题。

EV系列也不省心。

5月11日,有车主投诉称“动力电池故障车辆被限速只能很慢的行驶,电池掉电特别快,已在4s店修了4个半月,动力电池返厂三次都没有解决。”

5月13日,一“EV系列”车主投诉称,北汽新能源汽车才三年多严重衰减,最后30电量跑不了10公里。标称续航160km的产品,三年夏天跑到趴窝也就120km。质保八年15万公里就是句空话。

再看“EC”系列。

4月23日,有车主投诉称“一开始买车可以续航200公里,不到一年现在只能走100公里,去店里维修没有专门检查的人,一等就是半年。”

黑猫投诉、聚投诉上,类似问题也不少。

不难看出,北汽新能源多类车型不乏质量问题,后续服务也遭“吐槽”。对于强体验、重口碑的车企而言,卖车卖的就是质服,在品控红线上反复摩擦,无疑火中取粟、自毁长城,如何不影响销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5月发布的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数据显示,品牌价值是保值率的主要成分。保值率前10名车型中,三年车龄下,特斯拉Model X保值率最高,达68.7%,排名最后的腾势保值率为31.3%,北汽新能源未进入排名。

何以让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证券名称:北汽蓝谷),为绿色智慧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自2009年成立以来,以电动化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全新造车理念走出一条全新发展道路。布局六国八地的全球研发中心,掌握三电核心技术,构建了全新平台正向开发的新能源整车体系化能力,以“达尔文系统”技术品牌发布为标志,全面进入整车人工智能时代。

客观而言,作为新兴智能化车企,北京新能源注重创新,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但也有需精进之处。

以新能源电池为例,不少自主品牌逐步走上自研、自开道路。而北汽新能源倡导技术、研发、制造开放。不少车型电池依然是采购模式,供应商主要是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等几家。

有舆论指出,这种开放共享格局值得肯定,然三电技术,是新能源车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北汽新能源已构建正向开发的新能源整车体系化能力,也与宁德时代等合作研发新能源电池,但过多依赖第三方采购,除了价格、供应量波动,亦不利于北汽新能源整车持续的成本、产能控制、品质提升。从各平台的用户投诉看,电池问题也是一个投诉热点。

同时,产品结构也是一个因素。

2019年,北汽新能源销量的近6成,都来自EU5这一款车型。而EU5常年活跃于网约车市场,疫情冲击不可避免。

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单显示,1月份北汽EU系列销量仅1966台,同比下滑49.5%;2月份为979台,同比下滑为60.3%。

老炮折戟,新秀在崛起:特斯拉model3、广汽新能源埃安、荣威Ei5、秦EV均超越了这位昔日销冠。

一季度,EU系列售出7395辆,同比下跌61.8%,位列新能源乘用车榜单第三名,第一名是特斯拉Model 3,销量估计1.67万辆。

大单品的不确定性,值得警惕。

转型与阵痛 老兵负重前行

种种头痛问题,显然北汽新能源的变局阵痛不容小视。

客观而言,北汽新能源,也做了不少努力。这两年,开始向中高端转型,并丰富、做强产品线。

在研发方面,北汽新能源砸了不少钱。2019年北汽蓝谷的研发投入约15.4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6.55%,还投资20.51亿元建立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

2020开年,北汽新能源发布“2029计划”,将以“一个目标,两大路径,三大举措,四大体系”为方向,打造至少3个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开发10余款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40余款全新产品。

4月,北汽新能源发布中高端品牌——ARCFOX。作为首款定位于纯电动中型SUV,价格28万元起,矛头直指国产特斯拉Model 3。

一系列动作,让各界看到了提振力量。

这种破局之变,值得肯定。

只是,随着补贴下降,市场调整,特斯拉等强竞品崛起。丰田等传统汽车巨头亦加速电动化,行业进入残酷洗牌期,留给北汽新能源的转型时间也已十分紧迫。

一面是巨大经营压力,一面是新冠疫情影响,一面处于转型关键档口,

北汽新能源挑战不小、闪转腾挪的空间越发有限。

从北汽蓝光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看,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累计净利润仍可能亏损。

但也不乏好消息。

随着国家减税降费效应逐步显现,2020年汽车市场回暖有望。有机构预计汽车增长1%,乘用车增长1%;新能源汽车销量挑战目标是200万辆,中性判断约为160万辆。

同时,补贴新政也有加持:“换电模式”车辆不受30万元价格门槛规定,政府鼓励“换电”新型商业模式的信号满满。近两年来,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换电技术推广,并明确将其列入2035汽车产业规划。

而上文的ARCFOX αT完美契合了新补贴政策初衷。北汽领军的换电模式,同样成为此次新政受益者。

公开信息显示,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北汽新能源已运营换电车辆约1.7万辆,建设换电站203座。未来将以北京、厦门、海南为重点推广与建设区域,打通公共出行和共享出行领域车电价值分离的商业模式。

市场足够蓝海,风险亦不容忽视:全新品牌体系营造、新基建投入力度加大、配套研发费用高企,都或给北汽新能源本已紧绷的资金链带来新挑战。

站在10年周期节点,老兵依然负重前行。如何尽快走出阵痛期,能否重回王者,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