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沐晴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所有的猝不及防,都是蓄谋已久。

那么,平安好医生时下的高层换血,会是一个意外吗?

一场血洗 被动出局

开年以来,搭乘疫情风口,平安好医生不是一般火。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日活最高达到671.2万、市值逼近1300亿港元。一片繁华下,大佬王涛畅想的行业春天似已到来。

“如果说还有什么领域没有被互联网彻底颠覆, 医疗一定是最顽固的那一块石头。”

2019业绩年报时,王涛的颠覆决心声惊四座。

然仅仅数月,春风驰骋的王涛便被自家公司颠覆出局,遭遇了最冷时刻。

2020年5月15日,平安好医生突发公告,由于王涛个人原因,董事会决定免去其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职务。

几乎同时,王涛在朋友圈做出自愿请辞的回应,还表达了对马明哲信任的谢意。

然5月19日晚间的补充公告,打破了这份和谐画面。平安好医生称,王涛离任源于未达董事会预期。

细品之下,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伴随王涛离职的,还有平安好医生董秘、首席运营官(COO)、首席产品官(CPO)、首席技术官(CTO)等管理层,皆为王涛的“阿里系”旧部。平安集团指派的新管理层火速接任,方蔚豪出任临时董事长兼CEO。

一直以来,平安好医生董事会、管理层“楚汉有别”。平安牢握董事会,除王涛外,核心成员几乎全属“平安系”;核心管理层则几乎全是王涛带来的前阿里团队出任。

显然,这是一场重磅血洗。

王涛走的并不体面,甚至可称滑铁卢。这亦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想。

公开资料显示,王涛于2004年加入阿里,被誉“中国软件运营应用之父”。2013年,受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之邀加入平安集团。2014年8月,与其阿里系旧部,共同创立平安好医生。

回望7年,表面看,王涛的执掌答卷算得亮眼:平安好医生成功上市、股价上涨四倍、市值超千亿;2019年底,注册用户数3.15亿,平均付费用户转化率4.0%,三级甲等医院超1900家,合作药店9.4万家,覆盖中国32个省,375个城市;开年疫情影响,更是大放光彩,访问量超11亿人次。

何以落魄出局?

业内人士指出,企业高管大幅调整,原因有以下可能,一是与资方产生巨大矛盾,比如在决策方向、薪酬激励等方面产生分歧;二是管理层长期水平不佳、跟不上发展节奏,或有重大失误、失职渎职甚至监守自盗等问题。

聚焦平安好医生,有舆论指出,上述血洗或缘于举报。平安好医生上市前,王涛等数位核心高管向董事会提出预留5000万股作为期权,后续用于第三方激励计划。但有举报称这些股权大多被分配给核心管理团队的代持人或利益密切的第三方。以目前股价计算,市值在50亿港元之上,由此促使换血行动。

真相如何,留给时间作答。

可以确定的是,从未达预期的官方口径看,平安好医生千亿市值的繁华表现下,亦有不少隐忧。接棒者方蔚豪不乏挑战。

千亿独角兽隐忧 5年巨亏 关联交易频输血

来看看平安好医生的实力成色。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平安好医生营收分别为2.79亿、6.01亿、18.68亿、33.38亿和50.65亿,亏损总额分别为3.24亿、7.58亿、10.02亿、9.13亿、7.46亿,5年累计亏损近40亿。

这与千亿独角兽、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光辉,似乎并不匹配。

更尴尬的是,这还是在平安集团频频输血、与之大量关联交易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据媒体报道,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中,约49.5%来自于平安集团。而梳理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及健康管理和互动四大板块业务,也与平安集团多有关联交易。

以健康商城业务为例, 2017年,平安集团为健康商城贡献的收入占比47.85%,此后两年未披露具体数字。但企业客户依然较高,2018年,企业客户占比38.41%,2019年上升至45.62%。

再如家庭医生服务(2019年改名“在线医疗”),2015-2017年平安集团对其收入贡献比例分别为100%、100%和97.2%。

2019年报显示,平安系内前三大客户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和平安健康险三家合计为其贡献收入超20亿元,占总收入比接近40%,2018年,这个数字为35.6%。在关联方的重大交易中,向平安好医生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有12家公司直接冠以“平安”名头。公司大约90%的账龄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来源于关联方。

这种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感觉虽然很爽,但也引发外界对其自我造血力、持续成长力、稳健性的担忧。

这种担忧,是合理的。

从目前看,这种深度绑定,让平安好医生的依赖感有加深迹象。数据显示,2019年平安好医生与平安寿险的交易量达到14.38亿元,约是2018年的两倍;与平安银行的交易量约9000万元,比2018年增长141%。

2019年5月,有机构抛出一份针对平安好医生的做空报告,认为平安好医生的商业模式充满疑点,涉嫌从运营数据、财务数据到发展愿景不同层面的“美化”。大股东平安通过关联交易向其输送巨额收入,并质疑其在线诊疗服务的真实价值、用户活跃度的“水份”等。

上述指责,不乏片面激进,但也从另一侧面,反应出外界对其发展前景、模式价值的担忧。

模式考量 资本纸牌?

一定意义上说,作为新兴医疗机构,对于投资者而言,很难用财务模型量化,最核心价值在于商业模式,由此决定其市场地位、发展潜力。

遗憾的是,市场不乏对其盈利模式的质疑声。

具象其四大业务。广告业务毛利最高,但收入规模有限,过去三年贡献收入分别为0.74亿、1.57亿、1.92亿。

核心业务在线医疗,2019年收入8.58亿元,仅占总收入的16.94%。且上文已提到,之前多源于平安集团的输血贡献。

相比之下,消费型医疗和健康商城,2019年分别收入11.12亿元和29.02亿元,二者占总营收的79.25%,是当之无愧的营收主力。

换言之,平安好医生医疗电商属性在加强,更似一家医疗电商平台。而核心属性互联网医疗,仍有待提升。

细观消费医疗业务,虽然增长力旺盛,但核心仍是依托平安的百万保险业务员大军,为体检等医疗服务机构“拉客”,销售和服务环节均在线下,这无形中或又加大了依赖属性。

同时,消费医疗、健康商城的电商属性,亦决定了其毛利率偏低。2019年,健康商城电商业务毛利率仅8.1%。这直接拖累了平安好医生的整体毛利润,亦不利其造血能力的提升。

不过,平安好医生或也有自己的无奈与急迫。

业内人士指出,所谓在线医疗,本质是医疗普惠咨询,所依托的手段主要有三种:AI机器人(AI辅助诊疗系统)、自有医疗团队、合作医生,核心提供在线问诊、二次诊疗、挂号预约、协助就医等辅助型医疗服务。

放眼互联网医疗业,尽快涌现出春雨医生、好大夫等诸多知名机构,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线诊疗方式仍不为多数人接受。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曾言,互联网还远没触及到医疗核心,还是资本纸牌。互联网+医疗的大潮下,公立医院等大举开办互联网医院,留给民营机构的空间很小,各地医院建互联网医院,更没理由拿出医生资源、医保资源来分给第三方。

换言之,我国依然是典型的医方市场,而非患者市场。只有海量患者,没有匹配的稳定、高质量的医生、医疗实力,加之医保支付、医药流通等配套掣肘,很难通过在线医疗获得可观收入。

即使平安好医生拥有如此规模流量,变现依然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也是其更像医疗商城的症结所在。

往期看,平安好医生依赖于商业保险合作及会员制收费,主要与平安寿险、平安健康险等进行关联交易,如何激发更多维、持久的核心收入能力,仍是重要考量。

可以说,这对平安好医生的往期打法敲响警钟:从创立到上市都是典型的互联网玩法,砸钱储备流量,再谋求用户变现。

问题在于,自身产品、服务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这种重资金玩法不可持续,把用户拉到线上看病消费也并不容易。

从此看,50亿营收的平安好医生,坐拥千亿市值,是否亦像极了一幅资本纸牌?

变现不易,获客成本却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平安好医生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7.24亿元、12.38亿元、12.06亿元,三年累计支出超过31亿元。

具象在线问诊,收入在去掉分成后,难以完全覆盖运营成本。急需寻找盈利上的第二曲线。

可喜的是,平安好医生已有所体会,2019年在线医疗增速超过100%,大大超过消费型医疗和健康商城的增速。2020年疫情其间,7*24小时“云问诊”平台,也为客户打造了看病买药新模式。近期,其又顺势推出业内首款融合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险产品——“安诊无忧”,再次打开衍生增量市场。

抄袭丑闻

这些创新动作,带来不少期许。

客观而言,身处多维困境的平安好医生,实在需要这样的提振力量。

专家表示,优质医生的资源、以及医生的时间精力是稀缺的,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打造高质量产品、服务,提升医疗效率优化就医质量,是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破局的关键。

遗憾的是,除了换血巨震,平安好医生还深陷“抄袭”丑闻。

2020年5月8日,平安好医生宣布上线“健康卫士”产品5G心脑监护平台,主打功能是心梗、脑梗的提前预警。

5月9日,雪扬科技CEO马剑飞微博开火:平安好医生该品,恶习抄袭其安顿产品”,并提出5000万元赔偿。

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其表示,平安好医生存在多处抄袭,且包括品牌slogan,甚至在安顿的后台操作日志记录中,有部分IP地址来源于上海平安大厦。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合伙人刘春泉表示,从雪扬科技已公布的证据看,平安好医生与雪扬科技雷同的slogen(均为“读懂生命的无常”)、以及平安好医生产品中出现的“脊椎”一词(正确应为“脊柱”),与雪扬科技的表达方式一致,而平安产品在APP上并未做更正,这让平安好医生方面否定抄袭“比较难”。

麻烦事,不止于此。

实际上,早在两年前,其就深陷商标抄袭漩涡。

2018年4月24日,平安好医生上市前夕,四川好医生以其未经授权擅用“好医生”商标,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

一场商标战,由此拉开。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2020年4月15日一份文书显示,法院2019年3月一审判决要求平安好医生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四川好医生公司300万元。随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2020年5月12日,平安好医生在公开平台刊登致歉。

显然,这顶“抄袭”帽子平安好医生暂时是戴上了。后续一系列衍生问题,也给新当家人出了道难题。

方蔚豪的救赎战

那么,来看看王涛的继任者。

公开信息显示,方蔚豪2012年8月加入中国平安集团,现任平安医保科技联席董事长兼CEO,平安租赁董事长兼CEO。

相比50知天命的王涛,70后方蔚豪除了年龄优势,还有平安系的大生态基因。

据悉,在医疗健康领域,方蔚豪积极落实平安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建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在全国首创影像诊断、医学检验和精密检查“三位一体”的第三方医疗服务业态,积极推进国家分级诊疗政策顺利落地。带领团队逐步建立科技驱动、数据赋能、保险经验、医疗生态、金融服务独具特色的核心优势,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可见,其有较强的平台整合协同能力。

这恰恰是平安好医生所缺乏的。

实际上,除了业绩殇,与平安集团其他业务协同效应差,也是王涛团队出局的一个重要考量。

一定意义上说,关联交易不可怕、深度绑定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只一味要钱,却不能反哺,沦为持续拖油瓶。

平安集团亦或马明哲的发展目标,是打造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这需要金融业务和个人生活业务的双引擎支撑。从营收贡献看,核心业务是保险,个人生活业务的角色是:服务更多用户及帮助主业发展更好。

由此形成了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智能生态五大生态圈。

2019年财报显示,平安集团个人业务营运利润1228.02亿元,同比增长25.7%,个人客户数2亿,新增客户3657万,其中40.7%来自集团五大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

可见,其强劲的协同拉动作用。

以另一独角兽汽车之家为例,2019年日活3683万,“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数破9000万,其中约4900万用户同时是平安产险的车险客户;不少车主的信用卡、交易服务和金融服务,也让平安银行受益良多。

且汽车之家还是个盈利奶牛。2019净收入84.2亿元,同比增长16.4%,调整后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0.7%。

反观平安好医生,通过烧钱获得大量用户,没能让其“自我造血”,也没给平安集团的保险、银行等业务导流,频频索取,少有回报,甚至连年巨亏。这样的累赘,谁会喜欢?

客观而言,平安好医生的医疗属性,具有天然的保险销售场景,比如带病、预病保险、个性化保险等。如果能更好协同,不乏共赢甚至新赢利空间的期许。

显然,打好协同牌,是方蔚豪破局的关键。

截至5月28日收盘,平安好医生股价100.5港元/股,相比5月13日的116.8港元,已持续累跌14%。

市场的担忧情绪,是有逻辑的。

目前看,理想虽丰满,但方蔚豪的牌面实在不算光鲜。

面对重重困境,方蔚豪的挑战也是多维。除了战略协同、模式突破、夯实核心业务、提升产品竞争力、扭转造血尴尬、亏损危局,如何稳住目前的运营局面、提振军心士气,顺利交接亦是驾驭这只千亿大船,打赢这场救赎战的关键。

高管易洗,灵魂难塑。亦如泡沫容易击破,货真价实的竞争力需万千打磨,个中取舍,铑财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