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渡

来源:首条财经——首财研究院

聚焦两会,能与新基建同频热度的、只有数字化。

2008年,马云曾高喊,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如今站在轮回节点,银行业的数字化革新,来的更猛烈、彻底,甚至刷新了不少互联网大佬的认知。

高投入高回报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文: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明确未来三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本已高热的金融科技浪潮,再上风口。

聚焦银行业,六大行作为龙头,自然走在前列。

梳理年报,2019年国有6大行首次共同披露了金融科技的投入资金,合计716.76亿元。中国建设银行以176.33亿元投入,位列榜首,占该行营收比重2.5%。

2018年,建设银行发布“金融科技”战略。与“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并称为全行三大战略。

2019年初,其开启数字化时代的“第二发展曲线”。以“三大战略”为突破,从G端、B端、C端发力,带动全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绩效提升。同时设立“劳动者港湾”,组建“建行大学”,加强企业科技属性。

高投入亦有高回报。

从年报看,建设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256.66亿元,增幅38.10%,主要得益于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线上经营优势加强。

另外,报告期内,建设银行搭建手机银行微应用开放平台,推出智能语音银行、图片识别转账、一键绑卡等服务。2019年末,个人手机银行用户3.51亿户,较上年增加4121万户,增幅13.31%;交易量173.17亿笔,交易额58.93万亿元。企业手机银行用户数159万户,较上年增加53万户,增幅49.40%;交易量973万笔,交易额1.06万亿元。

微信银行关注用户1.02亿户,较上年增加1278万户,增幅14.35%;交易量1165万笔,交易额288.14亿元。短信金融服务用户4.64亿户,较上年增加3900万户,增速9.10%;交易量13万笔,交易额6.47亿元。

风控也有较大改善。

2019年,建设银行资产质量向优,不良率连续四年下降。从2015年末的1.58%下降至2019年末的1.42%。不良贷款偏离率从2018年的60.07%降至58.51%,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加强。拨备覆盖率227.69%,较上年提升19.32%。资本充足率更是独占鳌头,达到17.52%,比上年末提升0.33%。

具象业务端,零售转型成效显著。

2019年个人金融业务利润总额贡献45.5%,个人存款占比上升至47.40%。

普惠金融方面,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基本功深耕,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也最高。2019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9631.55亿元,较上年增加3530.81亿元,增长57.88%,普惠金融贷款客户近133万户,较上年新增近31万户。以“小微快贷”为代表的新模式产品累计投放贷款超1.7万亿元,惠及小微企业近103万户。

不难看出,建设银行的金融科技战略,效果满满。截至2019年末,建设银行科技类人员数量为10178人,占集团人数的2.75%,是继工商银行科技类人才最多的一家。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在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作为建行的三大战略之一,金融科技战略已见成效,在逐步进入释放产能的阶段。”

这种产能释放,在突发疫情面前更为凸显。

依托金融科技系统和手段的支撑,建设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受影响较小。累计为疫情防控发放相关贷款超900亿元,并发起设立50亿元抗击疫情稳定发展基金,为湖北等疫情捐款捐物累计近3亿元,堪称抗疫先锋。

此外,作为投入金融科技最多的银行,建设银行的“5G+智能银行”已渐入佳境。通过引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RPA),建立国内首个企业级RPA管理运营平台,敏捷研发业务应用场景100个,实现人工环节自动化、风险环节机控化。在运行自助柜员机86767台,投入运营自助银行27126家。其中离行自助银行12757家,在运行智慧柜员机50135台,支持对公对私业务办理。

当然,加强金融科技运用,最终目的是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小微金融等。

截止目前,已有10家银行或其母公司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银行早在2018年4月就成立了建信金科,打响国有大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第一枪”,注册资本16亿,是所有银行中投入最大的。

不过,2019年报中并未提及建信金融科,仿佛坐了“冷板凳”。

数字民生 平台化格局

再看股份制阵营,也是一股强势力,力度、决心丝毫不输。

比如民生银行。

2019年报显示,民生银行营收1804.41亿元,同比增长15.10%,净利润538.19亿元,同比增长6.94%。

良好业绩,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深耕加持。

在年报中,其也多方面透露了相关成果及数字化转型的构想。

报告期内,民生银行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5,211 万,月活用户1,021 万,年交易额逾9.2 万亿,零售线上平台交易替代率99.68%。

另外,民生银行还围绕小微、私银、信用卡等各类客群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实现一个App满足多种核心客群的个性化需求;打造个人手机银行5.0全新版本,接入远程银行,线上线下协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持续探索前沿科学技术在金融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场景,利用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创新手机银行智能化服务。

据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透露,2019年民生银行已从体制机制、产品服务、数据治理等全面发力,重兵布局科技金融,年末网络金融零售线上平台用户数超7000万户,对应金融资产余额达1.79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银行还大力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加大推广力度,拓展服务应用场景,加强与中国银联合作,成为首家实现唤起云闪付APP一键绑卡的银行。

同时,进一步创新优化移动支付产品,新增人脸识别支付、跨行二维码扫码取现等功能;手机闪付全面支持I/II/III 类户支付,方便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 等主流品牌手机用户和主要生活场景用户快捷进行消费支付;推广“账户+支付”电子钱包方案,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在网络支付应用上,“收付易”新推圈存代付产品,打造平台商户资金合规清分产品“分账易”,加强新兴支付与监控平台建设,上线民生付收银台聚合网关、协议支付、微信移动收单、平台合规清算、支付分账等功能。

2019年,民生银行借记卡移动支付交易笔数6325.27万笔,比上年增长385.56%;直销银行客户累计2920.30万户,管理金融资产1098.32亿元。

《中国民生银行科技金融战略发展规划(2019-2022年)》显示,“科技引领,数字民生”为其战略愿景,围绕“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两大发展模式,强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三个银行”和数字化运营平台、银企直联平台、网络支付平台、开放银行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建设,线上平台成为发力主阵地。

在2019年度报告致辞中,郑万春表示,新的一年,民生银行将继续以科技为引领,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加快建设数字民生,在B、C、F端发力。具体以“交易银行、供应链、风险管控”为突破点,提高B端一站式数字服务能力;完善“财富管理、小微生态、消费信贷”等场景,提高C端场景化数字服务能力;搭建“资管云、托管云、同业资金云”三大平台,提高F端综合化数字服务能力。

不难发现,民生银行金融科技战略,更有平台化协同意识,同时也注重场景式的细节打磨,实操性、战略性价值均较高。

不过,其监事会也指出民生银行转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金融战略高度不够,不能有效助推商业模式创新并引领业务发展”、“风险业务协同机制需要改进”、“转型关键人才引进和配套机制建设有待提速,关键人才到位率较低”等。

今年年初,邮储银行曾公告称,原民生银行科技部掌门人牛新庄担任首席信息官。作为促成民生银行新一代银行系统全面上线,并形成多个业务流程优化综合金融服务系统的关键人物。牛新庄的流失,不乏可惜。

不过。从另一侧面也折射出数字化转型已成行业共识。

2019年年报显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快升,增幅都在40%左右。

24年创新基因 资产质量领跑

当然,一众弄潮儿中,城商行、农商行也在大步追赶。甚至船小好调头,不乏活力创新看点。

比如北京银行,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要目标,在服务国家战略、对公零售两手都要硬的前提下,重点发力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增强资本实力,成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

实际上,梳理北京银行24年的发展历程,从“科技兴行”、“科技强行”、“科技引领”到“科技赋能”,可以说拥有创新基因。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银行科技投入达到18亿元,增幅20%,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3%,强化发展保障,助力业务转型。

2020年,北京银行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达到22亿元,较2019年增长22%。

此外,为深度融合,强化科技赋能的产品力,2019年北京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上又迈出重要一步:制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规划,聚焦“平台+数据”、“敏捷+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在科技平台创新、助力业务转型、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均取新突破。

以金融科技研发为例,北京银行去年投入资金较上年增长11%,相继完成“数字化平台、移动优先、数据应用”三大方面科技能力布局。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银行线上用户突破1000万户,APP用户同比增长32%,近五年年均增幅超50%。

另外,2019年北京银行发布“北京银行科创板金融服务方案”,支持科创板申请企业48家,累计授信85亿元。截至2019年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544亿元,较年初增速6.2%。

同时,北京银行还升级“智权贷”、加快“前沿科技贷”推广及“研发贷”等新产品落地,制定《北京银行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发展战略指导意见》,从更深层次上支持科技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尤其聚焦中小企业发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600亿元,增幅近三成,高出全行贷款增速11.89%。

零售业务,也表现不俗。

截至2019年末,其零售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1.6%;贷款不良率下降0.03%,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上市银行领先水平。资产管理规模(AUM)突破7000亿元,其中零售存款突破3500亿元,较年初增长22.14%;贷款规模超4400亿元,增幅22.39%,创近三年来最好水平。

零售存款、贷款增量对全行贡献均在40%以上,贷款余额占比首次突破30%,达到30.76%。零售存、贷款全国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双提升,在134家城商行中规模均稳居第一。

截至止今年一季度末,北京银行零售客户数已破2200万,其中独具特色的医保客群超1800万户,工会卡客群超过500万户、覆盖北京市80%的工会会员。

2020年,北京银行将全力打造“数字银行”,加快北银金融科技公司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开放银行”,持续升级改进综合化、智能化服务。

繁华与挑战

梳理之下,金融科技转型已成行业共识,大小银行你追我赶,未来看点只增不减。

不过,浪潮之下,也有“难”字当头。

业内专家表,目前,银行的金融科技转型还存在盲目跟风、缺乏业务与机制配套改革、缺乏顶层设计、用户痛点思考等问题。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金融科技在建设初期需投入大量成本,并不适合所有公司转型,从投入到变现需经历较长周期,这也是金融科技业务所要面临的现实情况。

邮储银行年报表示,每年拿出营收的3%左右投入到信息科技领域,同时加快科技人才引进,到2023年底实现全行科技队伍翻两番。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提出,科技是唯一可能颠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力量。要真正实现“轻经营”和“轻管理”,也必须依靠科技力量。

可见,持续投入与持续回报的稳定性、匹配度,也是一个重要考量。

另外,在金融强监管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也开始强调科技属性,重点发力B端服务功能。

比如2018年4月,百度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完成拆分融资协议签署。拆分后,百度金融启用全新品牌“度小满金融”实现独立运营。

另外,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大量融资加强技术投入与研发、吸引金融科技人才。这与银行招纳专业人才形成“抗衡”。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金融科技领域融资总额高达2300亿元,占全球融资规模的83.3%。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呈现融资笔数少、单笔融资规模高的特点。京东数科2018年上半年融资总额合计高达1820亿元;蚂蚁金服于2018年完成一笔高达140亿美金的融资,创下全球最大单笔私募融资金额。

此外,从金融云的市场竞争方面看,目前市场格局主要由传统IT服务商、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三方占据。传统IT服务商切入市场较早;以BATJ为代表的云服务商市场规模较大、进展速度较快;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近三年刚兴起,市场影响还是客户覆盖率暂无法与其它两类抗衡。

今年两会, 马化腾、雷军等科技大佬的议案中都有一部分谈及“金融科技”。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金融科技大潮汹涌,期许与不确定性是其魅力所在,各自取舍,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