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心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盲道上有时会伸出树枝,撞到真的很痛。”

5月17日,第30个全国助残日。随着全国范围内残障人士出行基础设施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能够较为方便的出行。不过即便如此,目前残障人士仍有很多出行细节问题难以解决。

以视障人士为例,经常会有长歪的树枝垂到盲道上。视障人士依靠目前的盲杖和导盲犬,仅能探测脚下的情况,对于头顶的树枝却无能为力。“每次遇到这种树枝,就只能毫无感知的撞上去,被戳的鼻青脸肿。”

人工智能企业旷视科技正在测试一款AI避障概念设备。诞生于旷视内部孵化的志愿者项目,这款概念设备旨在通过旷视领先的图像感知技术,帮助视障群体解决“出门易被高空障碍撞的鼻青脸肿”的苦恼,让视障群体能够自由行走,“丈量世界”。

AI避障:解决盲杖无法触摸的空白区域

视障人士行动有许多普通人无法体会的困难点。

在家中,伸出操作台许多的油烟机、悬挂在半空中的储物柜;在户外,生长到盲道上的树枝、随意摆放的停车桩;在商超,安放不合理的广告牌、供儿童玩耍的玩具小火车。这些普通人习以为常的物体,会对视障人士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

这类的物体一般都平行出现在视障人士的上半身——盲杖和导盲犬无法探测的盲区。在了解到这一需求后,旷视做了大规模的用户调研。在了解视障人士的真实痛点后,以计算机视觉起家的旷视,自然而然的想到让AI视觉设备成为视障人士的“眼睛”。

对此,旷视提出了一款带有深度摄像头的AI避障概念设备。视障人士在出行过程中,摄像头能够自动捕捉“眼前”的图像,并借由旷视的AI图像分析能力,分析出哪些是“正常”的路况,哪些是“不该出现在盲道上”的物体。

当“不该出现在盲道上”的物体迫近视障人士时,设备就会自动向使用者报警,提醒使用者尽快规避前方的风险。在前期的概念机实测过程中,无论是在户外、商超,还是在一些更加复杂的环境,AI避障设备都能较好的提醒测试志愿者危险的存在,帮助志愿者成功规避了诸多危险物体。

AI向善:善良的科技应当关怀每一个人

据媒体数据,中国视障群体数量目前已经达到1700多万人,位列世界首位。

面对庞大的视障群体,在铺设盲道和修建无障碍设施之外,“科技助盲”理应是最好的选择。利用诸如AI避障设备等产品,能够有效解决视障人士的出行困难问题——借由科技的“眼睛”使视障人士能够“看见”。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断成长的AI技术,将终有一天能够给视障人士提供无限接近视觉的感知能力。

新一代的科技企业,在不断向未来科技探索的同时,也在向“科技人文主义”努力。关注少数群体的真实需求,用工程师思维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旷视一代”们的价值共识。

旷视内部将之称作“AI向善”,是旷视企业“技术信仰,价值务实,AI向善”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产生AI避障这个概念之初,旷视的这群理工科大男孩出发点非常简单——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技术的进步应当在第一时间就回馈给社会。

旷视开发志愿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旷视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是领先者之一,旷视既然有能力给机器一双‘看懂世界的眼睛’,所以旷视也希望能给视障群体一双‘看见世界的眼睛’”。

不仅仅是旷视,近几年中国科技企业都在依托自身业务特色,为科技公益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大讯飞旗下的讯飞输入法联合新华字典等APP,推出了“全民动口补全方言”的H5页面,用户只需在专题页说出自己的家乡话,系统就会记录下珍贵的语料,借此保护正在消失的中国各地区方言。

京东也将自己的无人机送货业务与公益相结合。在中国的悬崖村,京东物流的无人机完成了为悬崖村送药的飞行,让原本需要6-9小时的运输时间,缩短至4分钟即可抵达,往返仅需要10分钟。

善良的企业,正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发光发热。善良的科技,不会忘掉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