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靖)讯,2020年,IPO审核和发行的超快节奏,特别是在创业板注册制的东风下,令各券商纷纷将投行业务作为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哪家券商能够凭借保荐业务实现弯道超车?国内投行业座次会发生哪些变化?

财联社记者梳理境内投行在证监会候审项目情况发现,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等整体储备项目较多,安信证券等中型券商也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

创业板储备项目的多寡,无疑又成为券商投行的一次实力较量,储备项目排名来看,分别是中信建投项目最多,达40家,国信证券29家排名第二,招商证券与海通证券均以26家排名第三,其后是中信证券与民生证券,各有25家。

数据显示,今年33家券商首发承销保荐84家,同比增78.72%;募集资金989.85亿元,同比增131.5%;从今年前4个月首发承销业务收入排名来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光大证券、中信证券位居行业前五。

投行人士表示,未来投行业务资源将向大型券商集中,加剧马太效应,一线投行的市占率有望继续做大,龙头券商投行有望实现百亿收入量级。

中信建投证券项目储备最多

2020年以来,IPO过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除1月份一家被否、4月份一家暂缓表决之外,今年其余经发审会审核的首发企业,全部通过。

同时,IPO现场检查当中,撤回申请的比例保持较高。去年6月到今年4月,证监会对84家首发企业完成现场检查,其中30家撤回申请,撤回比例超30%。

IPO审核提速之际,IPO项目储备丰富的券商将率先获益。

从已预披露的IPO排队企业、上市的企业再融资项目来看,保荐机构大多为大型上市券商,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等储备项目较多,安信证券等中型券商也大有迎头赶上的趋势。

根据4月30日数据显示,在证监会排队IPO企业总计428家,3月13日之前申报企业已全部参加过现场检查抽查或检查。之后申报的39家企业尚未参加,其中主板6家、中小板1家、创业板32家。

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428家拟上市企业的保荐机构大多为上市券商。其中,中信建投证券保荐企业最多家,上交所28家,深交所中小板13家,深交所创业板40家,合计81家。

其次是中信证券,上交所28家,深交所中小板12家,深交所创业板25家,合计65家。两大券商的份额合计超过34.11%。

此外,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表现较为耀眼,凭借保荐60项目列第三位,由海通证券保荐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分别为18单、14单和26单,其中不乏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项目和大型项目。

保荐项目数量排在第六名~第十名的券商分别为国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民生证券、国金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在手项目分别为48单、43单、43单、39单和38单,上述券商的储备IPO项目数量排名基本与其市值排名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安信证券以27单储备项目在全部券商排名中名列第十二,力压申万宏源证券承销保荐和兴业证券等市值排名靠前的大型券商。

素来以投行业务见长的中金公司,目前处于证监会在审项目数已经被甩出了一截,被挤出了第一梯队。储备项目一共才38个,仅排名第十一,其中沪市主板16个、深市中小板8个和创业板14个。

创业板注册制创造投行弯道超车机会

5月8日,深交所起草《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在保荐机构层面进行定向征求意见。其中提出了负面清单行业,但征求意见稿中同时提到,考虑到创业板在审企业有少数属于上述负面清单行业,根据平移方案相关安排,这些在审企业可以按照“新老划断”原则,向深交所申报在创业板上市。《暂行规定》对此安排予以了明确,规定此前已向证监会申报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不适用该规定。也就是说即将平移的创业板项目,将不受负面清单行业影响。

众所周知,科创板推出之际,项目储备情况成为投行胜出关键,当下创业板储备如何?储备项目排名来看,分别是中信建投项目最多,达40家,国信证券29家排名第二,招商证券与海通证券均以26家排名第三,其后是中信证券与民生证券,各有25家。超过20家的券商还有广发证券(23家)、华泰联合(23家)、国金证券(20家)。

今年以来中金公司最赚钱

2020年以来,众多券商在IPO业务上斩获颇丰。

数据显示,今年33家券商首发承销保荐84家,同比增78.72%;募集资金989.85亿元,同比增131.5%;承销及保荐收入40.26亿元,同比增90.44%。

Choice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33家券商首发承销保荐84家,同比增78.72%,去年同期为47家;募集资金989.85亿元,同比增131.5%,去年同期为427.59亿元;承销及保荐收入40.26亿元,同比增90.44%,去年同期为21.14亿元。

从前四个月环比情况来看,受疫情影响,首发承销家数在二三月份小幅下滑,由一月份(春节前)的24家,降至二月份的19家、三月份的18家,券商承销保荐收入在三月份下滑至低点,15家券商三月份收入8.6亿元。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券商4月份首发承销恢复至疫情前即一月份的水准,甚至在收入上面攀升至今年以来新高。具体来看,19家券商首发承销23家,承销保荐收入总计11.94亿元。

从今年前4个月首发承销业务收入排名来看,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光大证券、中信证券位居行业前五,收入分别为6.03亿元、3.75亿元、3.26亿元、2.87亿元、2.53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14.97%、9.31%、8.09%、7.12%、6.29%,承销保荐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为990.48%、124.07%、801.97%、无、-44.89%。

需要指出的是,中金公司、国金证券均出现大比例增长,光大证券去年前四个月并未有承销保荐,今年前四个月成绩斐然,中信证券下滑较为严重,今年前4个月仅为2.53亿元,去年同期收入4.59亿元。

此外,去年位列首发承销收入第3名的长江证券、第4名的招商证券,今年均跌出行业前五,今年排名分别为第25名、第9名。长江证券的首发承销保荐收入大幅下滑62.83%,仅为0.48亿元,去年同期为1.29亿元。

创业板还将带来明显增量收入

2019年7月开板的科创板为券商IPO承销保荐业务带来丰厚增量收入,到了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又被提上日程。在业内人士看来,参考科创板经验,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后券商将明显受益。

信达证券认为,创业板借鉴了科创板的核心制度安排,但其受众更加广泛、流动性可能更强。改革的多重举措将增厚券商投行带来业绩增量,在市场化定价原则下,新股定价更加考验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能力,市场份额也将向定价能力、销售定价能力、风控能力强的券商集中,改革更利好头部券商。交易机制的放宽以及上市公司数量增长将有望提振交投活跃度,也将增厚券商经纪业务营收。

在信达证券看来,现阶段流动性充沛,预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不会对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参照2019年科创板IPO贡献承销保荐收入占比超过10%,创业板注册制后将增厚IPO储备充足的券商,并带动其它相关业务条件。

华泰非银金融团队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推动下,短期看项目储备丰富券商直接有望受益,中长期看改革将加速投行模式高阶升级。行业加速分化,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龙头券商优势显著。

具体而言,资本市场新制度将倒逼投行转型,优质投行将率先构筑资源整合力,加速打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 “大投行生态圈”。未来投行有望成为券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发力点,通过串联券商轻重资产业务,发挥驱动各业务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带动券商开启全面高阶升级。

此外,未来投行业务资源将向大型券商集中,加剧马太效应,一线投行的市占率有望继续做大,龙头券商投行有望实现百亿收入量级。从行业整体来看,2020年证券业投行收入有望同比增长26%;中长期有望在未来五年实现3-4倍高速腾飞。

银河证券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提升上市包容性、加快项目审核节奏,增厚投行收入空间。考虑到 2019 年科创板承销保荐规模占券商投行IPO承销规模比重达32.53%,注册制下投行项目发行节奏明显提升,对投行收入贡献明显。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将进一步为券商投行带来增量业务需求,持续提振投行业务收入。注册制全面实施,对券商定价能力、综合实力提出更高要求,承销保荐业务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头部券商有望率先获益。

再融资新规落地也将投行业务带来深远影响。国盛证券认为, 预计2020年定增规模将提升至1.2万亿左右,按照1%的承销费率来看(19年券商行业整体作为主承销商的承销费率为1%左 右),预计仅定增恢复将为券商行业带来的业绩增量贡献在1.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