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商韬略  魏峰

  口罩211亿只,防护服1.09亿件,护目镜3294万副,病人监护仪11万台,红外测温仪929万件,外科手套7.63亿双……

  这是3月以来,中国向海外出口的医疗物资。

  中国目前已成为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各国采购防疫物资的首选地。

  全球抗疫这场战打得下去与否,全看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抗疫军需库能否给力了。

【1】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想立即从中国买到呼吸机。”

  当下,国内疫情已进入清零工作的扫尾阶段,但全球“战疫”仍十分激烈。自从3月中旬开始,海外感染人数指数级增长的态势,始终未见明显减缓。

  战争,打的是消耗。海外各国相继面临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医疗资源匮乏的窘境。

  为此,纽约市长,公开批评美国总统川普的不作为;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甚至选择放弃对部分老人的抢救,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更有价值”的患者群体身上。

  因实在缺少“弹药”,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向中国伸出求援之手。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4月8日,累计58个国家(地区)以及4个国际组织与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除此外,还有71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正在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采购洽谈,对国内医疗防护物资的需求始终有增无减。

  为了从中国“抢购”防护物资,各国努力提升运力,开始将客机改为货机,甚至派出军用运输机。

  仅4月4日,就有5架俄罗斯军方运输机相继降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采购包括口罩在内的防疫物资。

  美国成为全球最严重国家后,为采购物资,开始施展一贯手段。法国、泰国、巴西等国家在华采购防疫物资,都曾被美国“截胡”。

  德国官员甚至怒斥美国为“当代海盗”。

  之前一直被截走物资的瑞士等国家,相继开启了来华专机通道。新西兰从中国采购500吨防护物资,动用了武装警卫。秘鲁从中国运走物资担心被其他国家截走,拒绝透露具体航线……

  截至3月底,已有75个国家和地区对医疗用品实行了出口限制。但世界各国都在严防卫生防疫物资出口之时,中国却在不断加大对外出口的开放力度。

【2】

  从海关统计的数据来看,3月1日到4月25日,全国共验放出口主要防疫物资价值550亿元,包括口罩211亿只,防护服1.09亿件,护目镜3294万副,病人监护仪11万台,红外测温仪929万件,外科手套7.63亿双。

  中国目前已成为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各国采购防疫物资的首选地。

  其实作为制造大国,我国口罩产能常年占据全球50%以上。并且,中国制造还拥有巨大的弹性空间。

  《纽约时报》报道称,中国的口罩日产量在2月初为1000万只,仅四周后就飙升至1.16亿只。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柔性”能力。只要市场需要,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就能快速提供熔喷布等原料,富士康、比亚迪、晋江鞋厂等非医疗防护企业改造车间之后,产业链就“组装”完成了。受此利好影响,诸多企业股价上涨,富士康概念今日也喜迎翻红。

  疫情爆发之后,五菱汽车76小时造出日产170万只口罩的口罩机;水星家纺4天内就改造出10条防护服生产线;20天内,呼吸机的日产能就从2万台提升到20万台……

  因此,在国内疫情被控制之后,国内“过剩”的防护物资就成为了各国争抢的目标。

  中国制造产能很给力,中国制造企业弹性组合能力也很强,不过,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却并不强,尤其是在核心技术方面。

  口罩,这种技术门槛低的资源依赖型产品,我过目前市场占有率和定价能力都比较高。但稍微有点技术难度的呼吸机,情况就不同了。

  尽管,现在我国的呼吸机产量达到全球的20%。不过,我国呼吸机制造企业还没有攻克全部核心关键技术,呼吸机上使用的比例阀等流量控制装备还需要从欧美国家进口。

  在此次疫情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中扮演“救命机器”的ECMO人工心肺机,技术难度更大,国内企业定价权更小。目前,国内仅仅能生产插管等基础零部件,至于设备,尤其是膜肺和血泵等核心耗材,国内没有企业能够生产,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对于外国发动专机、军用运输机前来中国抢购防护物资,业内人士称,“很多跨国企业医疗物资只是贴上外国商标,但实际生产还是在中国。”

  从目前的国际市场供求情况看,中国在医疗物资出口领域是绝对的主力军。虽然眼下被各国“依赖”,然而这并不值得骄傲。

  在全球范围内,疫情不可能马上结束,中资企业唯有加紧对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攻关,尽早掌握产能和定价权才是硬道理。

  一一END一一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