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阳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2019年11月,和泰人寿总经理李玉泉曾言:真正做保险的,未来之路或者春天已经来了。

没想到,春天没来,疫情先行。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2月,A股五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皆明显下滑,合计保费收入1435.39亿元,环比大跌72.8%。

2月初,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财产险部、中介部分别下发文件,要求从业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严禁从业人员聚集和客户集中拜访;严禁举行晨会、夕会、演说会、宣讲会、培训、推介会等聚集性活动。同时强调,不得设定硬性面拜任务和业绩指标。

由此,短期冲击不断避免。

从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太保寿险、平安人寿公布的数据看,2月份分别揽得保费345亿元、88.56亿元、77.9亿元、147.8亿元、319.2亿元,环比下滑82.2%、71.2%、77.4%、71.6%、69.4%。

万联证券研报认为,1月下旬以来,因新冠疫情爆发,寿险公司线下展业暂停,2月依然受阻,个险渠道代理人拜访客户频次和活动率降至冰点,且银行网点客户稀少。导致新业务增长低于预期。

于是,线上渠道成为传统机构发力重点。众多互联网保险,站上风口。如泰康在线前两月保费收入20.40亿元,同比增长272.5%。追平2019年1-7月保费规模。众安在线前两月保费收入约25.65亿元,同比增长55.17%。

专家指出,疫情期间,添置保障成为不少国人最实用的“刚需”。而互联网保险产品,有着门槛低、条款简单、购买方便等独特属性。双重因素叠加,让其站上风口。

开门“不红”

遗憾的是,火热行情中,也有掉队者。比如以网销寿险领先示人的国华人寿。

公开信息显示,国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截至2018年12月,公司总资产逾1700亿元,形成了以银行保险、互联网为业务主渠道,其他业务渠道作为补充的差异化经营格局。是国内率先进入网络平台,实现跨渠道合作,业内领先的网销寿险公司。2019年,在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公司中,国华人寿以累计379.8亿元规模保费位列首位,占比20.4%。2019年8月,国华人寿母公司天茂集团发布公告,决定吸收合并国华人寿股份,启动整体上市步骤。

据天茂集团披露,2020年1-2月期,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91.40亿元,同比下滑37.53%。

一直以来,第一季度是否“开门红”,影响企业全年保费收入走向。

国华人寿也不例外。

年报显示,国华人寿2018年1~2月原保费收入220.37亿元,占全年保费收入的63.83%。

2019年,国华人寿2019年1-2月收入约146.3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33.6%,占全年总原保费收入的38.9%。

连续两年“开门红”遭遇挫折,这显然不是一个好信号。

对此,国华人寿向首条财经表示:2020 年开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强转型要求,公司持续优化业务结构,主动压缩 5 年期业务供给,引导高价值业务发展。同时,调整业务节奏,避免业务过度集中于年初,淡化“开门红”概念,均衡全年营销布局。此外,受疫情影响,整体社会公众活动量降低,对行业经营及整体社会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上述元素共同造成我司原保费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降。

客观而言,一方面“开门红”期间市场竞争激烈,成本考虑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国华人寿推出的产品多为长期储蓄产品和保障型产品,这也是回归保障的切实体现。

但值得商榷的是,离开了“开门红”这一刺激营销期,国华人寿的全年业绩又将如何呢?

业绩考量 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

往期表现看,身披网销领先、冲击第六家上市险企光环的国华人寿业绩并不尽人意。

至2018年12月31日,国华人寿营收300亿元,同比2017年的528.94亿元,下滑40%;实现净利20.55亿元,同比下滑24.81%。

2018年,在转型压力下,国华人寿选择阶段性投放万能险产品,规模保费574.04亿元,同比增长17.33%;但整体原保险保费收入345.25亿元,同比减少25.16%。

据中国经济网统计,2018年7月、8月、9月、10月、11月和12月其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62亿元、7.84亿元、8.42亿元、5.77亿元、13.16亿元和11.65亿元,同比分别下滑50.29%、62.78%、65.34%、71.59%、43.94%和18.07%。

2019年,整体态势也不乐观。虽然全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75.80亿元,同比增长8.85%。但分季度看仍有待考量。

据其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90.84亿元、76.05亿元、65.98亿元,相对应的净利分别为6.11亿元、7.68亿元、1.96亿元。

相比2019年一季度,国华人寿二季度保险业务收入环比下降60%,三季度环比再降13%。

从净利看,二季度净利环比增长26%,三季度环比下降74%。

另一方面,偿付能力也徘徊在监管红线附近。

根据2018年国华人寿偿付能力报告,截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国华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15.6%、125.73%、122.69%和128.2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7.54%、116.95%、131.28%和118.24%,距离监管红线并不远。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国华人寿监管评级均为B类。

所谓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履行赔偿或给付责任的能力,是衡量其经营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根据最新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达标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二是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三是风险综合评级不低于B级。

相比而言,2019年国华人寿上述数据出现较大改善。数据显示,国华人寿2019年前三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1.16%、127.75%、126.37%,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58.49%、135.09%、133.99%。

不过,逐季不断下滑的态势,也不免让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上半年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榜单上,国华人寿位列83家寿险的71位。

三年亏

几家欢喜,几家愁。

反观和泰人寿,偿付能力排名1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裕度为414.68%。风险综合评级为A,答卷亮眼了许多。

而在最新公布的第四季度排行榜中,其位列12位,两指标为280%。

公开信息显示,和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泰人寿”)成立于2017年1月24日,由中信国安有限公司、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世纪工程实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发起设立,注册资本金15亿元人民币。坚持互联网与传统渠道双轮驱动,致力于打造“互联网优势明显,价值创造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寿险公司”。

不过,细观这位行业新兵,也有自身烦恼。

数据显示,和泰人寿2019年四个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分别为461.74%、414.68%、404.37%、280.32%。

连续出现下滑态势,特别是第四季度降幅较大,环比下降124.0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偿付能力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往往意味较多资本闲置,未用于支撑公司业务发展,资本效率较低。一些刚成立的保险公司、或是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公司,保险产品销量还不多,所要承担的赔付金额少,偿付能力的数据也可能会较高。随着公司各项业务拓展及机构发展,均会回归到目标偿付能力水平均值。

那么,和泰人寿的变化情况是否也因于此呢?

业绩质量答卷

单从业绩看,似乎有些失望。

数据显示,和泰人寿2019年四季度保险业务收入3.84亿元,净利-1.2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27.17%。2019年全年累计净亏损额1.2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4.42%。

值得说明的是,2017年和2018年,和泰人寿分别净亏损1.34亿元、0.78亿元。

专家表示:经营亏损对新成立的险企来说本无可厚非,但亏损原因究竟是因业务扩张的需求因素,还是理赔率过高,又或因浪费管理成本所致,这是必须要知道的。如是因业务发展需要,保险责任准备金的提存较多、技术及人才投入较高等财务性亏损,就不必过分担心,后期成本摊薄后,自然会进入盈利期。

对此,和泰人寿向首条财经表示,2019年四季度亏损1.26亿元,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规模保费6.2亿元,相比前三个季度成倍增加,相应的手续费等也成倍增加;二是包括IT研发费用、审计费用等相当部分费用项目集中在第四季度确认,使得当季度的管理费用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从整个保险市场的情况来看,新近成立的寿险公司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这符合寿险公司经营前6-9年处于亏损期的基本规律。在同期成立的保险公司中,我公司在整体财务亏损上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业绩看,2017年、2018年、2019年和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53亿元、6.6亿元、10.6亿元,增势明显。

换言之,无论赔付能力下滑、还是净利亏损,都与和泰人寿业务扩张不无关系,对于一家保险新兵,这不全是一件坏事。

不过,如上述专家所言,除了扩张规模,还要看理赔率、管理成本,以此判断业绩成色。防风险能力更是一家保险公司的核心值标。简言之,业务扩张不但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

遗憾的是,和泰人寿的质量答卷并不亮眼。

首先是退保金的逐年增长。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和泰人寿退保金为59.48万元,2018年为719.8万元,同比增幅达1110.15%。另外,该公司2017年赔付支出为37.1万元,2018年这一数据为425.38万元,涨幅达1046.58%;2017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为433.02万元,2018年这一数据为2322.96万元,涨幅达436.46%。

40%股权质押

烦心事,不止于此。

作为一家成立3年的初创型公司,和泰人寿的股权已遭大面积质押或冻结状态。2019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和泰人寿目前共有60000万股股权被质押,占和泰人寿全部股权的40%。

具体来看,中信国安有限公司向外质押、冻结了全部所持和泰人寿20%的股权;栾川县金兴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向外质押了全部所持和泰人寿14%的股权;秦皇岛煜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合丰泰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向外质押和质押、冻结了和泰人寿4500万股股权,合计占其全部股权的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法讲师王鹏鹏曾表示:“股东出质融资对于保险公司来并没有直接的影响,只有当股东无法按照约定偿还融资贷款时,债权人才有可能对出质的股权进行处置。但是,若保险公司的股权被债权人处置,此时就会对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

聚焦和泰人寿,或也不排除类似可能性。比如中信国安有限公司,母公司中信国安集团超千亿负债,让其资金链危机一再发酵,后续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问题,国华人寿也存在。在国华人寿的7家股东中,海南凯益实业有限公司所持国华人寿7.29亿股股权、上海博永伦科技有限公司所持的6.74亿股股权,都是部分质押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国银保监会下发的《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显示,“保险公司是否存在股权质押、冻结比例过高”是重点排查的问题之一。

由此可见,保险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已引起监管层注意。

和泰人寿向首条财经表示,和泰人寿由八家股东发起设立,股份比较分散,少数股东所持公司股份质押或冻结不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

股东加持VS自身突破

一定意义上说,和泰人寿的乐观态度,是有底气支撑的。

毕竟,股东方能量深厚。

和泰人寿总经理李玉泉曾表示,腾讯作为和泰人寿重要股东,我们充分依靠其客户资源优势发展业务,利用其大数据和科技优势控制承保风险,利用其科技优势来开展线上理赔服务。中信国安是和泰人寿另外一个重要股东,我们拟充分利用中信国安社区,及其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为其客户提供相关保险服务。例如,在北京有很多国安社区网点和养老驿站,我们可以为其客户和家属提供养老保险和全面的保险服务。”

作为一家行业新兵,可以说和泰人寿拥有得天独厚的线上线下融合资源。

然也不乏质疑声音。

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渠道更适合卖车险、意外险等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寿险产品保费较高,条款复杂,一份保单又贯穿了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无论是消费习惯还是产品属性,人们对互联网渠道购买寿险产品还缺乏信任。

同时,另一棵大树中信国安也陷入麻烦、自顾不暇。以中信国安社区为例,近年来业务发展频频受阻,表现可谓一地鸡毛。早在2019年就陷入大规模关店、裁员的困境之中。2019年8月6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理由,将国安社区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以此来看,和泰人寿如想困境逆袭,还要有更多的自身突破。

客观而言,和泰人寿短短三年,获得十万客户的信任,在前期业务中,股东腾讯的品牌加持不容小视;同时,“客户优先”的理念也深深影响了公司的方方面面。

这些优势积累,是其突破发展的根基。

据悉,和泰人寿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将坚持互联网业务与线下业务“双轮驱动战略”,也将逐步进行全国性分支机构的战略性布局,努力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协同发展。

和泰人寿总经理李玉泉曾表示,“我们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优势明显、价值创造能力突出的创新型寿险公司。”

但从渠道占比看,其互联网保险渠道仍有待成长。2018年年报显示,和泰人寿原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共计6.55亿元,占其总保费收入的62%。其中,4种产品主要的销售渠道为银保渠道。

频频罚单VS上市之路

再来看冲刺上市的国华人寿,看点也是频频。

2019年12月11日晚间,天茂集团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拟与公司第一大股东——新理益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国华兴益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筹)。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天茂集团正推进吸收合并控股子公司国华人寿交易案。股份吸收合并完成后,国华人寿将整体登陆A股市场,成为A股第六家上市险企,也是首家在国内上市的中小型保险公司。

2月18日,天茂集团披露了合并国华人寿并募集资金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进展。

不难发现,资本动作,是国华人寿2020年的一大看点。

不过,上市这碗饭虽然光鲜,也并不好吃。翻雨覆雨的资本圈,是一把双刃剑,更是一颗价值试金石。可释放激发企业的成长性,也可放大其漏洞及衍生风险。

一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有专家指出,过去几年,险资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很多企业运用了股权质押、收益互换、两融、资管计划等杠杆工具,可随着监管层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的加大,均面临着如何“遵规守纪”压力。比如,在二级市场上,要高扛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的大旗,很多险资在资金方面都面临着较大压力。

2020年1月份,国华人寿一连收到9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共计罚款103.5万元。而2019年国华人寿因编制提供虚假资料、未在犹豫期内完成回访被天津监管局罚款13万元,且相关4名负责人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此外,国华人寿备案产品也因漏洞被频频处罚。

2020年1月10日,国华人寿因部分产品条款在表述中关于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范围约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关于地域管理的规定不符被点名。

类似问题,在2019年已有发生。因产品材料报送中对象违规,其遭监管三次点名通报。

2019年5月,国华人寿因某医疗保险年龄对应的保证续保费率被监管部门点名。

2019年9月,因部分产品通过电子公文传输系统报送产品备案材料不规范;因某重大疾病保险利润测试假设中前5年退保率达到60%不合理两项问题,被监管部门点名。

对此,国华人寿向首条财经表示,将在今后的各项业务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对省市分支机构的工作指导与监督,加强各分支机构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治理,全面提升公司经营能力。

客观而言,国华人寿的上述改进有态度、有实操,值得肯定。

更重要的事

放眼金融业,改革开放脚步不断加快。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已成行业发展的关键词汇。

在强监管、防风险的大势下,往期规模扩张、粗放经营、追逐短利的野蛮打法已经过时,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周期思考。

无论是为转亏拼搏的新兵和泰,还是执着上市的老炮国华,如想梦想成真,还需有更重要的产品打磨、风控品控深耕、核心力提升工作要做。

个中取舍,考验着刘益谦、李玉泉的经管智慧, 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首条财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