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芯片科技巨头、国内8家AI 独角兽之一寒武纪闯关科创板!3月26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寒武纪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准受理。寒武纪拟募资28亿,主要准备把钱花在三个项目上:云端训练芯片、云端推理芯片和边缘端AI芯片。如果顺利登陆资本市场,寒武纪将成为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

据亿欧网研报,AI芯片是专门用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中大量计算任务的器件。在AI芯片领域,由于应用场景尚在挖掘,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几乎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并且,由于中国企业拥有海量的数据,在训练算法方面,相较国外企业拥有较大优势。未来几年,AI芯片将加速走向标准化。AI芯片还处于市场爆发初期,随着AI渗透进入各行各业,AI芯片未来将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甚至难以想象。

业务涉及AI芯片的企业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大型公司,比如阿里、华为;二是传统芯片企业,比如全志科技、瑞芯微等;三是初创型AI芯片企业,比如寒武纪、地平线等;四是AI算法供应商,比如依图、旷视、云知声等。

1、寒武纪是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的先行者

据官网介绍,寒武纪是全球智能芯片领域的先行者。寒武纪聚焦云边端一体的智能新生态,致力打造各类智能云服务器、智能边缘设备、智能终端的核心处理器芯片,让机器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人类。目前,寒武纪已与智能产业的众多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天眼查数据显示,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法定代表人、最终受益人为寒武纪CEO、创始人陈天石,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系统服务;软件开发;销售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等。

寒武纪脱胎于中科院,公司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2008年组建的“探索处理器架构与AI的交叉领域”10人学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5岁,但是他们大多数都已在芯片设计开发和AI领域深耕多年。

2、寒武纪在经历6轮融资后估值约221.6亿元

短短四年,中科寒武纪已经成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巨头,这样极具实力的企业,是两位由中科大少年班孕育出的”天才兄弟”创立的。这对兄弟分别是哥哥陈云霁和弟弟陈天石,二人相差两岁,均毕业于中科大少年班。

两人在寒武纪也各有侧重不同的角色,陈云霁在公司职务上更偏研究,思考技术路径相关的部分,在寒武纪中其头衔是首席科学家。“我性格偏外向、胆子大,喜欢做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更适合搞科研。”陈云霁说,商业的事情交给弟弟,他比较慎重,每走一步都会想好可行性,能规避产业发展中的“坑”,适合带领一个企业往前冲。所以陈天石总以寒武纪创始人、CEO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在IPO之前,寒武纪已经是资本的宠儿,经历了多轮融资,其战略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科大讯飞、中科院创投、国新等重量级企业和资本方。招股说明书显示,设立后,寒武纪又经历了6次增资和3次股权转让。寒武纪在经历6轮融资后估值约221.6亿元(约31.26亿美元)。以发行前估值来计算,陈天石身家76.28亿元。

3、寒武纪与华为关系密切

寒武纪成立后,便推出了首款寒武纪1A处理器,并应用于华为麒麟970芯片,成为全球首款AI手机芯片,应用于华为Mate10手机。彼时有业内人士评论,在寒武纪的助攻下,华为确立了顶级芯片厂商的地位。此后几年,寒武纪都是华为麒麟处理器的重要供应商之一。2018年9月,华为推出了同样集成寒武纪双核NPU的麒麟980芯片,搭载于华为Mate20中。寒武纪首席技术官梁军出身华为,曾就职于华为海思半导体公司。

4、去年全年净利润亏损11.79亿元

2017~2019三年间,寒武纪营收分别为784万、1.17亿、4.44亿,共计5.68亿元,超过99%的收入都来自国内客户。目前,寒武纪还处在亏损状态,去年全年净利润亏损11.79亿元。寒武纪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8.13亿,是这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1.43倍。寒武纪目前的员工中,硕士博士占比超过了60%,近8成都是研发人员。

5、寒武纪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2019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寒武纪大展身手,在六月份推出了云端AI芯片中文品牌“思元”后,在大会上又将第二代云端AI芯片思元270及板卡产品公布于世。凭借雄厚的实力,寒武纪也再次登上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成为仅有的七家AI芯片企业之一。

但是,寒武纪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自2018年开始,世界范围内就涌现了一股“AI芯片”创业浪潮,巨头也都开始带动大船调整方向。除了华为,股东阿里巴巴也收购中天微、与阿里达摩院的芯片研发团队共同成立了“平头哥”公司、剑指AI芯片外,寒武纪在国内要面对百度、地平线、被赛灵思收购的深鉴科技,还要警惕众多海外竞争者,包括英伟达、英特尔、赛思灵等老牌芯片巨头,以及谷歌、高通、苹果等头部科技公司。

​ 

6、"缺芯"之痛折射独角兽行业分布失衡

根据数据统计,我国芯片进口过去十年累计耗资高达1.8万亿美元。这样严峻的形势无疑表明了我国半导体和芯片国产替代的紧迫性。对此,我国近些年来加大了对半导体和芯片的扶持力度,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对半导体和芯片上下游企业的投资。

之前,中国的独角兽公司虽然数量不少,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但更多是模式创新,依靠较为简单的“不同”策略,更多依靠国内庞大市场的人口红利。目前,这一情况正在转变。近几年新晋的四家独角兽,包括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出门问问、云知声均属于人工智能领域。像大数据和云计算、硬件也是企业服务行业盛产独角兽的细分领域,包括寒武纪科技、同盾科技、金山云、UCloud、华云数据、青云等。

中国芯片产业也在艰难追赶并积蓄能量。现在,无论是芯片设计还是芯片制造两大环节,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在芯片设计方面,包括华为海思在内的顶级中国科技企业已经掌握了5nm制程工艺。而在芯片制造环节,中芯国际14nm工艺正式投入量产阶段,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7nm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