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食用油作为家中生活的必需品,可以预见它的市场竞争是多么地激烈。

在厦门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它曾经跻身全国食用油品牌前五,年产值高达50亿元。

编辑

它的创始人却仅有小学文化,13岁开始拉板车赚钱,借1000元起家做生意,25年坚守底线做成了福建省最大的粮油企业;

而如今,这一深具福建本土特色的粮油巨头却已轰然倒下,负债30亿,被迫易主…

他就是厦门中盛粮油集团的创始人——黄文传。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而苦命的黄文传自小便饱尝人间冷暖。

黄文传,1954年生于厦门同安马巷洪溪村(今为厦门翔安),在他出生那年因成分问题全家缩衣紧食、受尽冷眼与折磨。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黄文传五岁那年,他母亲突然撒手人寰,他的童年生活可想而知!

受尽同龄人欺负不说,他到11岁才开始上学,刚上了两年学却又因家庭成分问题而被退学;

年仅13岁的他也早已习惯“被欺负”的生活,不能当兵又不能做工人的他只好去附近的工地去拉板车“挣一个工分算一个工分”。

就这样,“一无所有”的他一干就是20年,用一辆独轮车,从山里往村里运石料,每天起早贪黑。那时,每天累的筋疲力尽的他从没想过自己还会有翻身的机会。

编辑

1988年,他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当年他所在的洪溪村土榨油坊面临倒闭,村委会决定将作坊承包给私人,回收一点成本,当时并没有人响应,所以这个黄文传才获得了这个机会。

但是,由于小作坊技术落后,而且只有四名工人,每天最多也只能榨出八十公斤花生油,得来的利润也只够发工资用;

心急如焚的他决定要用机器来榨油。于是他四处借钱、跑信用社,最终借到了1000元的贷款。

就这样,当了20多年农民的黄文传命运开始转折,开启了他白手起家的“卖油郎”生涯。

正是靠着那1000元贷款,黄文传从上海买了一套二手的榨油机器,20多年压抑的激情和才智终于得到了释放。

几年下来,他的小油坊规模逐渐扩大,从最初的4个工人发展到了50多个,厂房也超过了1000平米。

时势造英雄!改革春风吹满大地时,黄文传敏感地意识到,国家会放开粮油市场,照他的说法就是要“鸟枪换炮”了。

编辑

经过1年的认真筹备,靠着东拼西凑的资金,占地10亩、投资700多万元、厂房、仓库、办公楼、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中盛粮油企业大厦拔地而起,并注册了“盛洲”这个商标。

1995年,黄文传到香港考察后,对配方进行了改良,又改变了过去那种大桶装油的简单包装方式,推出了便于携带的小包装、精包装,这一些列的操作让全新面貌的盛洲花生油,备受消费者青睐,黄文传的盛洲花生油也借此在福建省内站稳了脚跟。

要知道,前几年他还在到处找人代销,而到了2000年,却有100多家全国代理商主动找上门。那一年,盛洲的销售额翻了3倍多。

2002年,他投资6300万元,在同安高新园区打造了三条先进的食用油生产线,产品从原来的单一花生油扩展到花生油、玉米油、调和油、橄榄油等五个系列的十多个产品。

编辑

从此,黄文传和他的盛洲开始冲出福建,走向全国。

自小的压迫生活让黄文传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20多年农民成就了他的朴实与自信。

2005年,地沟油事件席卷全国。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食用油确实从未被投诉过,并且通过了200多次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他还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如果他的产品质量有问题,愿意给十倍的赔偿。可见他对自己的产品多么地自信。

2008年,食用油行业遭遇最惊心动魄的暴涨,最极端的情况,价格一天调整三次,很多厂家大发国难财。唯独黄文传站了出来,“绝不涨价,每个月按照原有消费量投放市场!”

编辑

那一年,黄文传亏损了3000多万。但是他并不后悔,他说“喝水不忘挖井人,没有国家的开明开放,我就不可能有今天!”

2010年黄文传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坚决倡导生产非转基因食用油,并提出打造中国“非转基因食用油”第一品牌。

2017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的梦想基本实现了。

盛洲食用油的年综合产能达到63万多吨,产值也超过50亿元,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还跻身中国食用油品牌前五强;盛洲食用油约占有福建省30%以上、厦门市65%以上的食用油市场份额,成了福建省最大的粮油企业。

编辑

此时的黄文传的身价虽然已达百亿,但是他却依旧保持着一贯的节俭作风,他每天都在公司食堂和员工一起吃饭,从来都是自己打饭打菜,极少外出应酬,每天都会爬楼梯来当锻炼;

另外,自小苦命的他更热衷于慈善事业,近几年来,他为希望工程、残疾人事业、军民共建市、区、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捐款累计已达300多万元。还曾捐500万元给厦门市教育基金会,专门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打学生。

编辑

可惜,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一向朴实本分的黄文传,就在大家认为他即将功成名就,退隐江湖之时,老天却他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2018年12月,厦门粮油巨头“中盛”,发布公开招募破产重组方的公告,震惊了朋友圈;

编辑

谁也没能料到,纠纷、欠款、破产、重组会来的如此猝不及防,忽然降临到中盛身上。

在民营企业的坍塌潮中,黄文传不幸被击中。这位在商海里搏击了近30年的江湖老手也没有逃过这一轮的信贷收缩。

公告显示,中盛集团现有资产(包括旗下子公司)约为6.8亿元,以不动产及品牌商标等无形资产为主。同时,其负债总额(仅包括子公司厦门盛洲植物油有限公司)高达约30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将近400%,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不动产、商标、机器设备等均处于抵押状态。

据中盛集团官方公布的财务数据发现,2017年是中盛集团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此之前的2014、2015、2016年,中盛的债额一直较为稳定,在5亿元左右徘徊。但到2017年末,中盛负债总额突然飙升至13.2亿元,同期资产总额约为9亿元,债额首次超过资产。

一家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历经25年风雨沧桑的民营企业,缘何破产如此之快?

究其根本发现:

2007年至2011年间,食用油市场受到三次宏观调控,“盛洲”食用油小包装受到限价,导致中盛损失约9亿元;

由于各银行收缩信贷,造成中盛流动性紧张,最终难补亏空。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间,多家银行收缩了对中盛的授信额度,从最高额度26亿元直降为17亿元,降幅高达35%,中盛资金流受到重大影响。

2019年3月,厦门新盛洲植物油有限公司通过资产购买和品牌受让的形式对盛洲品牌进行重整,此项交易作价4.2亿人民币。

编辑

曾经福建省最大的粮油企业,如今易主他人,不免令人唏嘘!

好在,“盛洲”食用油的新东家,是本地知名企业家、“一代粥王”银鹭集团原董事长陈清渊,盛洲得以再次起航。

爱拼才能赢,福建商人被称为“闽商”,他们勤劳务实、精明又敢于冒险,今日头条张一鸣、美团王兴、玻璃大王曹德旺等都是福建人;打造“金龙鱼”的“油王”郭鹤年祖籍也是福建,被视为海外闽商的杰出代表。

从13岁开始拉板车,借1000元起家到年收50亿,黄文传成就了福建省最大的粮油企业;

从银鹭到新盛洲,从花生牛奶与八宝粥到食用油,“粥王”转战食用油市场的背后,既有陈清渊对市场的考量,也有老一辈企业家对实体经济割舍不下的情怀和传承担当。

曾经享誉全国的“盛洲”,作为闽商在粮油界的一面旗帜,同样寄予着黄氏父子及中盛员工“为国人制好油”的粮油梦;

所幸危难之际,由具有强大资金实力、丰富商业经验及深厚家国情怀的老将陈清渊接手重塑,焕发新生指日可待;

踏上粮油新征程的“一代粥王”能否再塑百亿传奇?值得期待。

编辑

参考资料:

硕士博士圈《负债30亿,又一位食业大佬申请破产重组!》、

不凡智库《马云四次创业失败,王健林贷款被拒,他刚赚到50亿却一夜化为乌有》、

一波说《负债30亿!创立于上世纪90年代、这家厦门家喻户晓明星企业因何轰然倒下?》、

沸点厦门《两巨头垮了!负债30亿!经25年风雨,厦门这家本土巨头轰然倒下!申请破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