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码头,都应有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的集装箱机在作业。"

   文 | 华商韬略 曹谨浩

  1

  能言善辩的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一家中国企业当众狠狠打脸,沦为各大头条的笑柄。

  2013年,彼时的美国开始倡导“制造业回流”,为此,奥巴马风尘仆仆地赶往码头演讲,鼓励民众使用“美国制造”。

  可正当演讲进入高潮之际,一阵大风刮过,背后起重机上的横挂的星条旗突然掉落,露出了“ZPMC”及“振华”的标志,现场气氛从沸腾降到了冰点。

  

  工作人员显然是不想让民众看到,演讲背景的起重设备上居然是刺眼的中国公司标志,特地盖上国旗。但这从侧面也说明,偌大的港口居然连一台非“振华”标志的起重机都找不到。

  而比港口更尴尬的是独霸全球的美国海军。

  近些年,为了保持绝对的军事领先优势,美国海军不断快马加鞭地建造新一代福特号超级航母,但在组装阶段,却因为缺乏重型龙门吊而无法吊装巨大的船体分段,从而陷入停工困境。

  尽管很多美国高管都强烈反对任何“中国制造”进入美国军队,但事实却是世界上吊装能力最大的龙门吊只有振华重工,别无二家。无奈之下,美军只能找来一台吊装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振华超级龙门吊,才让船体得以完工。

  其实在行业内部人士看来,美军的尴尬并不奇怪。

  因为除了美国以外,很多国家的重要工程也被上海振华给包了。诸如韩国沉没的世越号邮轮打捞、美国最先进的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上层建筑吊装、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组装等大工都在振华的帮助下才得以成功完工。

  早在1998年,中国工业体量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但振华重工的港机订单总额居世界同行业首位。2006年的中国还没有多少全球性企业,振华港机的市场份额却已经占全球70%,傲视群雄。

  而如今,振华重工已经在全球港口机械市场连续19年位居第一,订单数量占据全球80%,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霸主和港机之王。

  2

  "世界上凡是有集装箱作业的码头,都应有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的集装箱机在作业。"振华重工创始人管彤贤当年的豪言壮语得到了深刻印证。

  1992 年,南巡讲话深深触动了管彤贤。那一年,他已经 59 岁了,还有一年就可以从相关部门退休,从而享受晚年生活。

  但彼时的他却选择了“下海”,从北京来到上海,在浦东南路上租用了一间简陋的办公室,成立了“振华港机”,开始了艰难创业。

  成立之初的振华只有十几个人,没钱没技术。但为了迅速聚集有志气、有才能的青年,振华的人才观是‘三不讲’:不讲学历;不讲年龄;不讲资历,唯才是举

  “三不讲”提出的那一年,振华光中专生就招了200 多人。管彤贤认为工程师的机制造、图纸产生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专生做得更踏实,并且渐渐在干中学,学中干,人才成长非常迅速,不亚于高学历人才。

  管彤贤把这支的队伍笑称为“绿林好汉”!与企业共成长、打拼的经历也培养了振华“绿林好汉”们顽强的斗志。

  

  饶有意味的是,2008 年 12 月 17 日,“振华 4 号”轮船途经亚丁湾海域时,遭遇海盗拦截。船员们提前割掉了甲板与生活区之间的楼梯,反锁了生活舱门,用啤酒瓶加香蕉水自制的燃烧弹和高压水枪逼得海盗缴械投降。

  最终,海盗们被困在满地玻璃的甲板寸步难行,只好哀求道 :“给两双鞋子我们就撤退。”

  但振华重工的成功不仅仅是靠着劳动力优势,其技术创新步伐一样迅猛。

  振华初创时, 产品是以仿制为主,但这也是后发者的普遍规律。可成功后的振华重工并没有吝啬,反而还敞开大门让客户来参观, 可以任意拍照, 甚至可以无偿地提供技术资料,因为如果没有市场, 这些图纸资料等同一堆废纸, 而市场则牢牢握在上海振华手中。

  当年鹿特丹港竞标时, 奥地利一家集装箱起重机厂的报价比振华港机低5%-10%, 但鹿特丹港方还是选择了振华港机。

  现在振华重工每年要拿出年产值的2%作为科技开发基金, 并与德国西门子、瑞典ABB等世界一流强手进行技术合作;还与同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中理工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了强大的技术领先优势。

  3

  据英国权威杂志《World Cargo News》(《世界货运新闻》)统计,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全球共有271台岸桥订单,其中222台订单来自中交集团所属振华重工,占比82%,达到了自其1992年成立以来的最高峰值。

  该杂志特意总结道:全球岸桥市场整体发展平稳,振华重工却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但这种依靠抢占市场的扩张背后也隐藏着不利因素,毕竟港机市场规模有限,买卖双方议价权争夺激烈,振华重工的毛利率并不高。

  在中国7家重工公司中,行业老大振华重工五年平均毛利率为16%,排名第七,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6.89%。

  在当前的疫情中,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全球海洋运输与港口贸易也收到冲击,振华重工的股价也曾遭遇跌停。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已经连续19年保持岸桥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振华重工,正在转型成为自动化码头系统总承包商,它的目标,同样是成为全球第一。

  2017年,全球最大单体智能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正式运营。这个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到处都有。

  振华重工的身影:海侧的轨道吊全部来自振华重工,这是其自主研发的双箱自动化轨道吊首次在全球市场亮相;而自动化引导小车(AGV)自动换电系统也出自振华重工。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人不会被取代,因为人工智能也是人研究出来的。”管彤贤说,“时代在进步、发展,要跟上时代的脚步,振华要继续创新、不断地创新。”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