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脱销、酒精脱销、护目镜脱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开启了“坐月子”模式;

估计大家待得最久的便是床上,玩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自家客厅,囤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泡面了吧。

受疫情影响,方便面成了大家在家抗疫的必备“神器”,销量也是倍数暴增:

大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淘宝平台上方便面销量增长10倍以上,京东平台仅方便面一类就售出了1500万包,苏宁平台方便面销量环比猛增了342%,多点Dmall方便面订单量同比增长215%。

全民囤货更是直接带动了百亿巨头康师傅走上“人生巅峰”!近日,康师傅控股盘中一度涨超5%至15.48港元,市值来到870亿港元(约784亿元)。

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谁又能料到,当初被外卖压迫的喘不过气的方便面,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打了个翻身仗呢!

在这个消费大变革的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打败你的从来不是对手,而是这个时代。

近几年来,随着外卖的崛起,方便面越来越不被人们青睐,不少超市里的红烧牛肉面,静静地躺在货架上,等待着店员抹去它们身上的灰尘。

可就在大家普遍不看好方便面行业,觉得这个庞然大物要被外卖取代,“被消失”时,它却气势汹汹卷土重来。

2013-2016年是“北风卷地百草折”,那2017年开始方便面行业就是“春风送暖入屠苏”。到了2019年就可谓“万紫千红总是春”了。

而中国方便面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双雄争霸”的局面,近年来康师傅在双方的交锋中略胜一筹:

2018年,康师傅的总营收为607亿元,几乎是统一(218亿元)的三倍,康师傅2019年上半年营收为304.95亿元,而统一2019年上半年收入则只有114.7亿元。

去年,英国调查公司欧瑞发布了《Top 100 Megabrands》白皮书,在2019年快消品100大品牌榜单中,康师傅排名第12位,品牌价值为80-90亿美元,是排名最高的中国品牌。

疫情之下,有一触即发的崩溃,有没日没夜的担忧,有无处安放的恐慌……但陌生人的付出、家人的关心、朋友的问候,都是让生活继续的力量,而这些温暖,最直接的体现往往就是食物。

之前网上有张照片特别火,一线武汉医生的年夜饭是泡面、蛋黄派、饼干,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但事实上即便有热食,他们也没办法吃。在三班倒的状态下,一线医生赶不上食堂的饭点是常有的事儿,也不好叫外卖,如果没有泡面,可能一整天都吃不到热食。

一碗泡面,成了医生们最好的朋友。尤其是下班回到宿舍,煮上一个泡面,哧溜一声,热腾腾的汤进入胃里,真的特别幸福。

因为这场疫情,超市和电商上的康师傅等品牌的方便面被抢购一空,很多人也发出了平时少有的感叹,这个时候有康师傅真好。

提起康师傅,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康师傅创始人魏应州。正是他把中国台湾的泡面带到了内地大陆,把一家小企业做成了一家年收超600亿的食品巨头。

其实创办康师傅的是魏氏四兄弟,但是作为老大的魏应州无疑是付出最大的哪一个。

祖籍福建永定的魏氏四兄弟,在父亲去世后,接手了父亲在中国台湾经营的鼎新油脂加工厂。

初出茅庐的四兄弟,想不负父望,结果事与愿违,油脂加工厂被迫停业。

恰逢彼时大陆春风四起,机遇遍地,魏氏四兄弟决定破釜沉舟,于是就筹了一笔钱回大陆创业。

可以想象,人生地不熟的魏氏四兄弟碰壁不断,很多投资都血本无归,眼看口袋里余粮不多,没想到一次旅途成就了当今的方便面帝国。

有一次在火车上,饥渴难耐的魏应州吃了一包从中国台湾带来的方便面,没想到,泡面的香味迅速引起了同车旅客的注意;

没人能够躲过绿皮火车“红烧牛肉面”的那个味,魏应州如同淘金猎人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始了财富的疯狂积累。

1992年魏家兄弟成立了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决心让方便面的香味飘散到中国的五湖四海。

泡面生产出来之后,魏应州为了让大众更好的识别,将品牌命名为康师傅方便面,意思是健康加专业。

还到处做广告“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既是火车上的那个味道,又是“魏”的同音。

世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是一段段不可言明的辛酸故事。

在魏应州计划要做方便面时,统一的方便面在全国已有四、五十家工厂。

1992年8月,第一碗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面市,当时市场上销售最好的方便面都是一个面饼,加点盐调味。

与当时的同类产品相比,康师傅的产品不仅有料包和蔬菜包还多了一个牛肉调料包,更是配上了纸质的碗和叉子,1.98元的价格也恰恰适中,让消费者真的吃到了一碗“牛肉面”。

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魏应州不顾股东和兄弟们的意见,坚持迅速扩张生产线并抢占全国市场,一边在中国台湾赊账购置设备,一面对经销商提出先付款后发货的“无理”要求,哪知经销商居然颇为信赖康师傅,纷纷预购。

据说,当时就连康师傅的提货单,还没走出大门就可以加价30%转手卖掉,足以可见市场的火爆程度。

从1992年到1995年,康师傅的营业额从2700万元猛增至24.5亿元,几乎翻了100倍。

1995年,康师傅开始在天津开发区生产糕饼,1996年在杭州生产饮料。同年,康师傅在港股成功上市。

翌年,顶新国际集团购并德克士,开始涉足餐饮连锁行业,如今已拥有“德克士”西餐、“有乐和食”拉面、“牛乐亭”烤肉三大品牌。1997年,顶新国际集团在上海成立乐购超市。1998年,顶新集团以3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味全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如今,康师傅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中国家庭渗透率达82.6%,成为覆盖9亿消费者的食品饮料行业领军企业,可以说,魏应州一手缔造了一个“方便面王国”。

不过,由盛转衰,却也在转瞬之间。

2013年-2016年,中国方便面的需求量逐年下滑,从462.2亿包下滑至385.2亿包。受此影响,康师傅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跌,两年时间市值蒸发近800亿。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康师傅遭遇了外卖和奶茶的双重冲击。

以外卖为例:

以前无论是加班,还是每逢独自在家,亦或者外出旅行,都会备上好几碗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但是,随着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崛起,消费者开始发现,原来品类齐全的外卖更加美味。

以奶茶为例:

单纯就饮料市场而言,竞争程度就相当的激烈。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茶饮门店的出现,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加的激烈。

墙倒众人推!彼时,舆论也跟风一致唱衰康师傅,被“外卖杀死的方便面”,“消费升级下的垃圾食品”,曾经风光无限的康师傅成为了被时代抛弃的最佳写照。

所以,康师傅近年来的处境犹如逆水行舟:

康师傅的员工数量,已经从2014年年底的79003人,缩减至2018年年底的54210人,减少了24793人;生产基地,也从2014年年底的129家,缩减至2018年年底的103家。

据公告显示,2017年2月,康师傅以2.16亿元的价格将一处厂房及配套设施出售,产生6000万元的净收入;同年6月康师傅再次出售了5家生产销售企业,这让其净利润在五年内首次止跌。

在2018年前三季度,康师傅又出售了两家全资附属公司(天津顶雅和南宁顶津)的全部股权,净收益约4.62亿元。

康师傅内部也在不断做调整,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年初创始人魏应州辞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职务,长子魏宏名接任的消息了,可见康师傅的决心。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可口可乐的传奇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说:即使可口可乐全部工厂都被大火烧掉,给我三个月时间,我就能重建完整的可口可乐。

同样我们不得不佩服,康师傅的顽强生命力。喧嚣之后我们不免诧异,为何康师傅面临困境的自救能力如此优秀?

“春种一颗种,秋收万亩田”康师傅正是凭借自己二三十年的种“种子“经验,在消费者心里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而后再通过营销和通路对这颗种子进行滋养,等着它成长成参天大“数”。

不久前福布斯公布的“2020年中国台湾富豪榜”来告诉你,康师傅已经不仅仅是昔日的“面王”这么简单,踢走富士康郭台铭,推走台积电张忠谋,康师傅魏氏四兄弟直接问鼎“台湾首富”。

没有岁月静好,作为行业引领者,注定要负重前行……劫后重生依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力!

康师傅作为快消界大师级的段位选手,自我调节能力有许多值得行业借鉴的手段。以康师傅为例,积极优化产品布局,依托消费升级的趋势开辟高端市场,丰富产品布局,从而去满足不同口味的消费需求。

此外,康师傅持续供应链改革,通过关闭老旧工厂、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产线自动化程度等举措,改善供应链效益。而目前高端和超高端方便面市场已占比其营收的42.9%,这不仅让康师傅走了困境,也带动行业回归到了一个价值竞争的正确道路上。

所以在风雨面前,强者是有实力抗个三年五载,困难只是暂时的,而胜利的曙光终会到来。

同样,就像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何尝又不是一次“涅槃重生”般的考验呢!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无情,人间有爱,身边的温暖和家人的相互支撑,为这场战“疫”托起无数的信心与希望。

无论是一桌朴素的饭菜,还是一碗简单的康师傅,凝聚的不仅有父母的浓浓爱意,更有陌生人伸手相助的善意。当每一个中国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那么我们,已经擎起了火炬。

参考资料:

快消《康师傅方便面的2019:一颗种子的力量》、

快消锐观察《康师傅、统一、旺旺,揭秘快消三巨头的“不死之身”!》、

优选生活style《被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日子,最难忘康师傅方便面》、

财经女记者部落《每天投放425万包方便面抗“疫”,“康师傅”家族问鼎台湾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