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

正解局出品

1月27日,大年初三。

河南省长垣市许多工厂的车间里,破天荒地早已开工。它们忙碌生产的,是当下最为紧缺的医用防护用品。

最新消息称,长垣每天生产165万只医用口罩, 80%都运往武汉。

长垣紧急驰援武汉,其实早就开始了。

除夕夜当晚,就有长垣当地企业,紧急装箱了20万个医用外科口罩、200万个一次性医用口罩、50万顶医用帽、20万只医用手套,在新年钟声还没敲响的时候,发车前往武汉。

而在长垣市生产医疗用品的企业门外,全国各地的医院急救车,正拿着公函等候提货。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恐怕很多人还不知道,长垣这个河南小城,是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生产基地。

1. 最有分量的医疗耗材之都


2019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正式把“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称号,授予了当时还是直管县的长垣。

(长垣2019年被授予“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称号)

在这之前,“全国医疗器械之乡”之争存在已久。除了河南长垣,还有江西进贤和浙江桐庐。

这三家几乎占据了中国医械的半壁江山。

江西的进贤县出名的是一次性输液器械,占了全国市场的31%。进贤在医疗器械行业最有实力的是销售。全县6万多人在做医疗器械的销售业务,700多家销售企业、6000多家销售公司,活跃在全国医疗界。

另一个浙江桐庐则是主打硬管内窥镜,配套的手术器械占到国内市场的30%以上。2017年,桐庐县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也达到了差不多14亿元。

与靠销售代表的进贤和单一产品的桐庐不同,长垣市争来“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称号,靠的是自己强大的生产能力。

而它的生产能力和体量,也绝非桐庐和进贤能比。

(桐庐县医疗器械企业增长数据,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企业数量,都无法和长垣相比)

在行业内有个比喻:长垣打个喷嚏,全国医疗器械市场都得感冒;丁栾镇(长垣市下面的一个镇,医疗器械企业集中)一堵车,全国医疗器械市场要断货。

长垣人有“骄傲”的资本:

市场占有率高。

长垣是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生产基地,产品覆盖面差不多占了全国市场的80%,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0%左右。其中,敷料类占了全国70%以上的份额。

产品门类多。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长垣市生产经营医疗器械的企业有2000多家、2169件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涉及20大类医疗器械产品。

(防护用品连夜装车被运往武汉,河南当地媒体实地探访长垣企业的拍摄画面)

行业集聚高。

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除了70多家医疗器械耗材生产企业贡献产值,长垣市还是脱脂纱布、脱脂棉、一次性无纺布、生物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乳胶制品等医疗用品的主要集散地之一。

这些优势,都是长垣市的医用口罩生产企业能在全国都放假的春节期间,紧急启动生产口罩、防护服驰援武汉的最有力保证。

2. 从小棉签到人造血管之路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医疗器械之乡也一样。

许多人可能都只知道长垣是著名的“厨师之乡”,可对成为厨师之乡背后的原因却不清楚。

在河南东北边的长垣,不光没矿,还正好挨着黄河的“豆腐腰”,十年九泛滥。比起流落外乡去“要饭”,学厨能吃上口饭还有手艺,成了长垣人的首选。

(长垣的地理位置)

显然,穷怕了的长垣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致富的机会,哪怕这个行当再不起眼。

改革开放之初,有些细心的长垣人发现医用棉签投资少,生产也简单,而且用量大,于是就开始尝试生产销售棉签。

从捻棉签、缝口罩这些简单的产品开始,老乡带老乡,长垣的医疗耗材行业开始出现了雏形。

那时的长垣医疗耗材产业,也如今天的江西进贤一样,更多靠的是“业务员经济”,原材料、市场、技术“三头在外”。

不过,“恋家”的长垣人,在外面做医疗器械销售赚到了钱和经验后,更多地选择了回乡创业。

(中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重乡情只是一个方面,长垣人选择回乡创业,更多的是看重当地的营商环境。

很多人不知道,从1990年代开始,长垣就已经把自己学习的目标锁定温州模式,重视民营企业。

政府为民营企业当好“保姆”,鼓励民间创富的积极性。这也是如今长垣医疗器械行业,无论是年营收四五十亿的龙头企业,还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全部都是民营企业的原因。

其实,长垣医疗器械企业并不是第一次紧急驰援重大疫情,而它们真正进入鼎盛,也和2003年那次非典疫情有关。

2003年非典中,长垣众多的企业便是为全国提供医疗防护物资的主力军。

长垣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非典之后成立的数量,占现有企业的50%以上。而借着那次危机,长垣的产品也向高技术含量、高类别转变。

从2万元起家发展到如今年营收40多个亿,在全国首家研制出不含增塑剂的PVC材料,承担了人造血管技术、新型PVC增塑技术两项“863”计划项目研发的驼人集团,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驼人集团已由最初生产简单医用耗材的企业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上去了,长垣成为医疗器械之乡的步子,算是真正地迈上了正途。

3. 期待早日出现中国的“3M”


产业升级,可并不代表他们放弃了口罩这类并不“高端”的产品。

医用普通口罩,在长垣的出厂价是每个9分钱左右,医用外科口罩每个4毛钱多一点。这些售价极低、利润微薄的产品,平时看来都是属于没什么技术含量的。

但在今天,却成了稳定军心、左右局面的重要砝码。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全国一共有559张医用口罩许可证,分布在全国25个省市的353家企业,主要集中在河南、江西、江苏、湖北、广东。其中,河南的数量最多,68家生产企业共有138张生产许可证,且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长垣市。

(全国主要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分布,河南占比最多)

长垣医疗器械行业没有放弃一次性口罩、防护服这些“低端产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长垣的企业从原料到成品的采购产销已经驾轻就熟,且这类产品消耗量巨大,仍旧有利可图。

(长垣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产品类型分布)

生产医疗耗材的企业,其实也在危机意识的推动下不断进化。

在非典之前,长垣的医疗器械行业其实也是以乱著称。

经历了危机的洗礼后,行业变得规范,一些规模大的企业甚至开始自己生产加工口罩所需的部分原材料,让自己的产业链更加完整,也使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得以控制。

(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前往长垣采购防护物资)

在全力应对这次武汉疫情时,生产口罩的企业就面临过滤用的熔喷布等原材料供给不足,无法释放产能。

有长垣的企业主表示,经过这次疫情,普通大众一定会在卫生健康意识上有全面提高,口罩等产品也会迎来更大的市场,等这次危机过去之后,就着手准备自己生产原材料。

和所有行业的转型升级一样,创新是驱动,是从制造到创造的产业升级之路。创新不仅仅是研发新产品,对既有产品的创新同样重要。

就像在中国一年卖了1亿美元口罩的3M一样,它在福布斯全球1000家创新公司评比中,排在苹果和谷歌之后名列第三。

我们期待,像3M这样富有创新力的公司会出现在长垣,真正由大变强。

4. 河南,中!


为了支援武汉乃至全国的医护用户,长垣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地生产。有的企业甚至宁愿每天亏损几万元,也绝不涨价。

这是河南企业的家国情怀,也是河南小城的硬核抗疫。

在此之前,正解局分析了河南控制疫情的有力措施与重大意义。现在看来,河南控制疫情得力,不仅减轻了全国的防疫压力,还保障了全国医护用品的供应。

试想,如果没有“中国医疗耗材之都”的产能支持, “战疫”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会陷入怎样的困境?

面对疫情,河南,这次真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