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高群耀:我是如何与比尔盖茨和王健林共事的

  高群耀与时代巨人共舞的40年。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77级)大学生,是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国读博士的那批人,又是90年代最早回国的那批高级职业经理人。他当年几乎独自开创了Autodesk公司在中国的CAD业务,再之后,他与三大商业巨头共舞,包括微软的比尔·盖茨,新闻集团的默多克,万达的王健林。他是大时代变革里标本一样的人物,他从来没有停留在过去时代巨大的光环里,也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他的变化,就是时代的变化。今天,让我们走进高群耀的创变人生。

  以下为高群耀(微软原中国区总裁、新闻集团原中国区总裁、万达原国际部事业部CEO,现为移动电影院创始人兼CEO)在今今乐道读书会的演讲(有删节):

  过去四十年的记忆和变化

  1978年是特殊的一年,大学已经停了十多年了,人们都忘了还有高考这一码事儿了。那一年的10月10号,突然国家的主流媒体说,已经停了十几年的高考即将恢复。全国都沸腾了。

  四十天之后,有毕业十几年的高中生,有三个孩子的爸爸……各种身份的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后来有27万人有幸走进了大学,他们的人生从此改变。

  1978年1月1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播,紧接着就是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我们每天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记得1978年12月举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紧接着1979年1月中美建交,后来美国人出现在我们的校园里。

  如今我们重回母校,站在学校门口,思绪万千,想到我们在这儿爱过,恨过,哭过,在这儿跌倒过,也在这儿爬起来。但几乎没有一个人感慨时间的无情,即便两鬓斑白。大家感慨的是一个话题,就算那时我们疯了,也想不到四十年后的今天是这样子的,我们这代人最亮丽的职业生涯四十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美建交的四十年完全吻合。

  我们这四十年,如果彼时我们划一个起跑线,起点几乎都是一样的。哪怕你爸爸是省长,我爸爸是看自行车的,他俩薪水也差不多,完全是在一条起跑线上。

  如果我们把这四十年的经历,哪怕从一个片面的个人视角来描述一下,对年轻人来说有一点点参考价值,也算值得。

  这四十年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行业发生了变化。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企业家向这个伟大的时代致敬,因为这个时代的剧烈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会。这个时代可以让每一个普通人有机会参与改变历史,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

  在这个时代中,人们的职业生涯,社会价值层面有很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跟选择有关系。有时候选择成就未来,你的今天就是你过去所做选择的一个总和。

  我常常给公司里的年轻人画一张图,横坐标叫做大事,纵坐标叫挣大钱,或者横坐标是你对社会的价值,纵坐标是你的财富高度。回顾我们的职业生涯,或者一辈子,某种程度上跟这两根线有关。

  在这个坐标上,你的社会价值的提升多数都在拐点上,而这个拐点就是变化。越往后,这个拐点发生的机会越多,因为当你走向社会的时候,你的机会就越来越多。第一份工作都比较费力,但你在公司里做了很多事情后会被认可,才有了拐点。

  你会发现你的职业生涯越往后拐点越多,猎头公司在屁股后面跟着你,你拐点越多,被社会认可或财富机会,多数发生在后面的那一段。

  面对变化应如何应对

  在这四十年里,我们面对变化的态度,似乎在发挥着作用。任何一个变化到来的时候,我们都有四种态度。

  第一种是驱动变化的人,他本身会创造变化,他是最大的冒险者,但往往也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第二种是跟随变化的人,鼻子特别灵敏,最典型的是风险投资,就是找到机会,不容分说扑上去,跟随它的发展。第三种某种程度上是旁观者,在边上看着,看到变化之后,叉着腰说这事儿不靠谱,给一堆批评或者嘲讽别人神经病。第四种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人。

  这四种人,分别是创变者、因变者、旁观者和无知者,这四种人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曲线。大家都是有机会的,但你对变化的态度,决定了在每个结点上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当今的时代,我感受最深的有三件事。一是学习能力,今天我们进大学,不是为了学具体的知识,而是培养学习的能力。我们今天与时代同步,是非常艰辛的一件事。每天都有巨大的变化,职业经理人每天早上起来都诚惶诚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可能把我们的饭碗打破了。

  二是实践能力,知识只有行动才是力量,否则不是。

  三是创变能力,创新和求变的能力,创新和应变的能力,这才有机会抓住降临的机遇。所以学习力要与时代同步,实践能力要接地气,而创变能力让我们逮住机遇。

  盖茨默多克和王健林有何共同点

  跟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曾经有人说你就是最近的七个人的平均值。一个麻绳绑在白菜上是白菜价,绑在大闸蟹上是大闸蟹价。我有幸跟世界上最出色的企业家在一起共舞,这让我学到很多的东西。

  这几家公司各有其特点,微软是典型的以创新著名。当年我在微软做中国区总裁,那时候微软是一个非常大的眼球公司,每天我都得跳窗户回家,门口一大堆记者堵着。但微软最大的特点是商业模式。在微软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把世界上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卖给大家。

  大家都熟悉默多克,他的公司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报业集团,然后征服了英国,变成英国最大的媒体,随后又到了美国,成了美国最大的媒体,成了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帝国。在这个过程新闻集团很大程度上是用整合的方式。

  万达是我职业生涯中唯一待过的民营企业,我当时去的时候很多朋友都提醒我别去,还有人跟我打赌说我干不过一个季度,如果在万达工作超过一个季度就请我吃饭,所以每个季度都有人请我吃饭。如果一家公司有近三千亿的营业额,一年约有两百天左右的上班时间,平均每一个工作日都需要完成15亿的营业额,如果今天没有达标的话,明天就得干30亿,天天靠运气不太可能。万达的执行力有目共睹,针掉地下都有声。

  这三位巨头都是第一代的创业者,他们有非常大的不同,因为管理方式本身是一门艺术,当然它也是门学问,除了每个人的独特性,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点。

  一个就是特别乐观,另外一个就是非常执着,不会轻易放弃。我和他们在一起,因为不同的特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是我今天在创业过程中从跟跑到领跑中受益最大的地方之一。

  顺势而为,永怀创业者心态

  过去几十年的经验之谈,大势、环境带来的变化,最后会转变成我们个人的机会,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时代,现在不会有我们这批人。而自己的准备是个充分条件,机会面对所有的人,但是怎么就是你呢?是和每个人的准备有关,比如说创变能力。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凑在一起,这事才可能在某种时刻发生。想到我们小的时候祖父那一辈,一辈子就一个工作,今天的时代给我们太多的机会和选择了。有人说越努力越幸运,确实有一定关系,我们改变不了天气,却可以调节心情。

  这和我们自己一些考量和做事的方式有关系,我观察这几位与我共事的成功的创业者,他们确实有其独有的特质。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有热情,这个事不是别人逼着很难受去干的,是确实是自己愿意干的事。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创业,创业不是开一个公司,创业是一种心态。怀着创业的心态就业,特别在一个大的机构当中,你的工作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在你所触达的范围里就是一种创业。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创新和创业的机会,我在万达工作,很多国内外的工作沟通管理很棘手,但这活就是你的。你怎么把这事完成,就是你今天的职责。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在公司里发挥的作用,我带给万达的增值,是王健林对我认可的关键。

  你所负责的业务中,在有限的环境中,一定有创新的空间。

  创业这个心态,在哪个范畴里都有,只是范围大小不同而已。创变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习惯所谓的舒适区,这活干得太容易了,一定有些事不对劲。在一定基础上要做出某种程度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正是你表现的机会。

  《创变》为商业领袖高群耀的传记。高群耀是恢复高考后的77级大学生,从微软、新闻集团到万达,与三位商业巨人比尔·盖茨、默多克、王健林共事共舞。高群耀,讲述其40年职业生涯的内幕故事,告诉你怎样“创变”。

  口述 / 高群耀 视频 / 王烁然 编辑 / 郭晓康

  来源 / 盒饭财经

文章来源:盒饭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