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交招股书距今已近半年的旷视科技将延迟至2020年赴港IPO,如果能顺利上市,其将成为人工智能“第一股”,比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抢先一步进入资本市场。 然而,三年来亏损持续扩大,盈亏平衡等问题或将成为公司目前最亟需努力突破的难题。

《企业透明度报告》戴昊彤

今年8月25日,国内人工智能“独角兽”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旷视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融资规模预计为10亿美元。自此之后,旷视科技的上市进展一直受到投资者密切关注。

11月22日有消息称,旷视科技未通过港交所聆讯,但随后公司以“报道不实”作出回应。12月3日,据IFR《国际金融评论》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旷视科技将延后至2020年在香港上市,但公司对此不予置评。种种消息不难看出旷视科技的上市之路并不如预期顺利,针对公司目前上市进展、财务情况以及商业落地能力等问题,《企业透明度报告》已以邮件形式致函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及联合创始人杨沐,目前尚未得到公司回应。

亏损三年持续扩大 

据企查查上关于旷视科技的融资信息显示,公司自2011年成立以来,在递交招股书之前已累计进行了7轮融资。融资时间表如下图:

数据来源:企查查

从上表可见,公司的投资方阵营较为强大,主要投资机构包括了创新工场、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

据旷视科技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778万元、3.13亿元、14.27亿元和9.49亿元,在以上年度/期间分别亏损3.43亿元、7.59亿元、33.51亿元和52亿元。针对亏损,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所造成。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2017年、2018年这三年的年度研发支出分别为:0.78亿元、2.05亿元及6.13亿元。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的研发支出为4.68亿元,同比增长49.4%。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年期间,旷视科技由于对技术研发投入的加大,同时也为公司现金流带来一定压力。根据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金额的分别为-1.5亿元、-7.2亿元和-6.7亿元,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针对旷视科技亏损扩大的现象,常年关注高科技领域的元一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夏翌告诉《企业透明度报告》,对于人工智能企业而言,市场投资者更看重的是企业未来收入的增长以及业务指标的提升,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企业亏损的包容度会高一些。

无独有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工智能变革与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刘峰在接受《企业透明度报告》采访时也传达了类似观点。他表示,对于创新类科技公司,尤其是底层或者基础学科型公司,应该用更包容心态去看待,因为任何大的基础创新都需要大量资金、人力成本进行科研投入。这也是今年1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特别指出的“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这一栏。当然,在大量投入的同时,也需要在公司多元化业务,盈利模式上加强创新,尽可能早地实现盈亏平衡。

关于旷视科技高达高达40亿美元的估值,同样引来外界有所质疑。对此,刘峰表示,对旷视科技来说,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过高的估值。因为其AI技术就应用市场而言,往后会更大。理论上来说如果业务铺满国内市场,可能估值会上升到百亿美元级,如果扩展到一带一路甚至全世界其他地区市场的话,还存在更高估值的可能。 

城市物联网发展方向

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曾表示,公司目前专注于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其中,城市物联网成为业务板块中为公司营收带来最大贡献的“主力军”。根据公司财务数据,2019年上半年,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者各自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1.8%、73.2%和5%。报告期内,这三项业务所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77.9% 、59%和62.8%。

有趣的是,城市物联网业务并不是旷视科技最先切入的领域,它只是公司在2015年个人物联网业务增长到天花板之际所寻求的新增长点。历经三年,城市物联网业务已发展到占据营收的70%以上。公司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国内有106个城市的政府机构及企业终端客户使用了旷视科技提供的物联网解决方案。

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旷视科技如何获得持续造血、加快商业变现及盈亏平衡,则是最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焦点。刘峰向《企业透明度报告》透露,“对于旷视科技智能物联的AIoT战略而言,公司需要和更多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的应用场景而成就其精准化的落地应用,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更多公私环境中所设计不同层次的隐私数据与业务数据,做好风险隔离,进而让公司业务全力以赴地同时不至于有后顾之忧。”(企业透明度报告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