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如何避免成为中年油腻男》的文章一度爆红,实际上,不光是中年男子要避免油腻,对于进入中年的企业也是如此。

太多企业明明主业遭遇危机,非但不积极应对,反而强行进入陌生领域来进行所谓转型;明明实际经营已经出现亏损,非要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财技”来进行粉饰, 这种行为就很像是在健身房里挺着啤酒肚的中年大叔。

成立近40年的康佳集团,已然计入中年。

然而,在其主营彩电业务出现问题后,却开始了大举的资产收购与新业务拓展。如同发胶遮不住的秃顶一样,康佳集团拼凑起来的三大业务目前无一赚钱,今年前三季度,康佳集团扣非后的净利润大亏超过十亿。

实际经营亏损已经长达九年的康佳,一边通过资产的出售,合并报表的变更,不断维持着公司利润端的“盈利”,一边仍旧在大谈发展公司长期战略与品牌振兴。

掉队的康佳彩电

现在的深圳,有着众多的世界级的企业,无论是华为、平安还是腾讯,无一不是业内的翘楚,行业的领袖。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二十年前,康佳一度是特区深圳营业收入最大的企业。

事实上,作为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康佳电视的前身最早成立于1980年。早在1998年,康佳销售额达到105亿元,成为深圳市首家营业额超百亿的企业。此后,康佳彩电市场占有率曾经连续5年位居第一,成为当时彩电行业的龙头。

然而,自2004年起,随着液晶电视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电视行业出现了大洗牌。作为CRT电视时代的领导者,康佳在行业向液晶屏幕发展的关键时期,没有在研发与技术上及时跟进,错失了行业升级的关键时机,营收与利润开始下滑。

面对在液晶电视领域的落后局面,康佳非但没有在研发上迎头追赶,反而将精力投入到当时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正是这一选择,让康佳集团与其控股股东华侨城的利益冲突日趋激烈,并在2015年引发了著名的大小股东纷争,进而引发电视业务高层频繁的人事变动。自此,康佳彩电正常的经营节奏被彻底打破,自此跌出国内彩电第一梯队。

根据群智咨询调查数据,2018年全球电视出货企业排名中,TCL、海信、创维以及小米均进入全球前十名,康佳则落榜。这就代表着康佳与海信、创维、TCL等老对手逐渐拉开距离,沦为第二梯队。

研发投资的不足与内部管理的混乱,无疑是康佳电视日渐衰退的两个原因。

随着彩电进入液晶时代,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了企业最关键的因素,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避免行业内残酷的同质化竞争。研发则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康佳在营业收入逐渐下滑的局面下,研发投入也被迫减少,因而公司在液晶时代,鲜有创新性产品的推出。这让康佳品牌认知度逐渐弱化,因而在面临消费者购买选择时被逐渐边缘化。

而发生在2015年的中小股东“逆袭”大股东的股权之争,则是康佳电视彻底走向滑坡的分水岭。这让康佳彩电陷入了持久的动荡状态,高层无心关注面临激烈竞争的经营层面。这反映出公司在战略层面缺少持续性与稳定性。

与此同时,康佳电视在公司的重要性也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康佳彩电在康佳主营收入中的占比仅仅为14.8%,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显然不再以彩电为主。

盲目多元化

2015年,康佳集团扣非后大亏超过11亿,康佳选择了开发房地产来挽回业绩。康佳先是与大股东合资成立的康侨佳城(康佳持股70%),准备进行总部地块的开发。随后的地产下行与宏观调控,却让作为外行的康佳知难而退。几经奏折,康佳最终将康侨佳城的股份进行了拍卖,并将总部厂区的土地以69.8亿的价格卖掉。自此,康佳基本告别了房地产开发业务。

然而,放弃房地产后的康佳集团,并没有重新聚焦主业,反而选择了进行多元化发展。

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康佳集团的营业收入分为三块,分别为供应链管理(占比约56%),电子行业(占比约24%)以及环保(占比18%)。

实际上,自从2017年起,康佳集团的第一大主营业务就已经变为供应链管理,2018年全年,供应链管理业务占公司营业收入高达61%。然而,这项营业收入达到283.5亿的新业务,显然未能给康佳带来利润。2018年年报显示,康佳供应链管理业务的毛利率仅仅为0.99%。

康佳集团的供应链管理业务,一块是采购及分销供应链模式,经营利润来源于上游采购与下游销售的差价。其次是供应链服务模式,通过为企业提供仓储物流、进出口通关等供应链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实际上,供应链业务不光是毛利微薄,这项庞大的业务收入背后,需要大量的运营资金,同事蕴含着很大资金占款压力,以及财务风险。

如果说供应链管理业务,还是跟原本的消费电子行业挂钩,那么康佳新进入的的环保业务,则是与主业毫无关联,着实让人费解。

2018年,公司收购了从事综合水务治理业务的毅康科技有限公司 51%股权,并合资成立了开展再生资源业务的康佳环嘉(大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调进入环保领域。

根据公司2019年上半年年报,康佳环保业务收入48.6亿,虽然收入占比快速提高到18.9%,但其毛利率仅仅为6.97%,考虑到环保业务糟糕的现金流,这很可能又是一门赔本赚吆喝的生意。

康佳似乎在多元化的路途上打了激素,仅2018年这一年,康佳集团就出资成立了23家公司。

然而,在康佳在一番战略性业务拓展与布局后,资产虚胖,负债大增,犹如一个虚弱的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

小马拉大车

截止2019年三季度,康佳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75.7%,公司在多个领域的投入布局显然增加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与财务风险。前车之鉴,作为康佳同行的厦华电视,就因为小马拉大车的方式,最终造成了企业的资金断裂,成为多元化失败的教科书案例。而反观康佳集团的情形,几乎与当年的厦华电视如出一辙。

通过不断地收购资产及设立新公司,康佳集团近70亿的卖地款一花而光,变成了一堆轻易不能再变现的资产。

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康佳集团净资产为98亿,而固定资产达到22.亿,而在建工程则达到27.8亿,两项相加,仅仅固定资产这一块就占用资金高达50亿。而由于公司新业务是多是采取股权的收购方式进行,康佳集团长期股权投资高达29亿,这相较三年前的3亿增长将近10倍。此外,公司无形资产中商誉也达到8.5亿。

显然,康佳集团卖地后的现金已经用得差不多,公司运营资金则只能通过举债的方式来筹集。截止到2019年三季度,公司三项有息负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公司债)高达206亿,这无疑给康佳带来了沉重的资金压力。数据显示,康佳集团前三季度的利息支出达到8.2亿,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60%。

10月30日,康佳集团(深康佳A)公布三季度财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16.81亿元,同比增长40.05%;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增长4.81%,似乎一片歌舞升平。然而,扣非后净利润为-10.46亿,却揭示了公司经营的实际状况。

自2011年期,康佳的实际经营已经陷入亏损,至今已达九年,靠着不断的变卖资产与财技处理,不断维持着公司利润端的“盈利”状态,这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然而,康佳集团在历年年报中仍旧在大谈发展公司长期战略与品牌振兴,油腻得让人无语。

可以看出,康佳集团截止目前的转型,远没有公司宣传的成功与美好。然而,康佳总裁周彬此前还对媒体表示:"布局5-6条赛道,可能有3、4条跑出来,那时候大家就会知道康佳是什么公司。"如此看来,康佳似乎还会在多元化之路上继续探索,甚至转型成为投资公司?

然而,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存量状态,行业也明显呈现出头部效应,基本上不会再给新入局者多少机会,这也可以从康佳的冰箱与手机等萎靡不振的业务中得到验证。

拓展新的赛道,机会似乎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