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天忙着工作忙着生活,似乎生命主题变成了“忙”字,而相对来说“睡得好睡得饱”成了很多人的奢望。

前一段时间“熬夜变笨”刷屏,睡眠问题引发热论,近日,何炅在录制节目时表示“自己睡三小时就够了”,再次引发网友们的热议。

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2018中国睡眠指数》称,全国1.74亿90后中,至少有6成存在睡眠问题,失眠渐呈年轻化趋势,20至29岁之间的90后,俨然已经成为了失眠的主要群体。

在2019年国民健康发展大会上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指出,八成被调查者受睡眠问题困扰。年轻人比老年人面临更加严重的睡眠问题,84%的90后存在睡眠困扰,90后也被称为最“缺觉”的一代。

1

爆发的睡眠经济

所谓睡眠经济是指睡眠质量差或失眠人群所造就的需求经济。

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这给睡眠经济带来了大规模发展的可能性。

以床具、睡眠纺织品、睡眠医疗服务及保健品为主的传统助眠品在市场持续走热,褪黑素、睡眠枕、智能床、助眠香薰等受到了广大欢迎。

像穗宝睡眠体验馆、富柔健康睡眠生活馆、慕思健康睡眠体验店等以售卖家居寝具为主的睡眠体验馆也在一些一线城市扎根。

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催生下,黑科技手环、助眠APP等也应运而生。在苹果商店,以蜗牛睡眠、潮汐、小睡眠、萤火虫睡眠等近十款APP,最高的潮汐下载量达5.4万人次。此外还有多种提供催眠音乐的APP软件供下载。

据悉,全球睡眠经济的商业规模已达到万亿以上,预计到2020年仅中国就有4000亿的市场。据苏宁发布的双十一消费报告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助眠类产品销量同比激增789.5%,而据央视财经报道,双十一购买进口助眠产品的人数中,00后同比增长434%。

“每晚回家基本都是深夜十一二点,早上又得六点多起床赶地铁,睡眠时间本就有限,经常还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特别着急。” 今年27岁的小顾,在海淀后厂村一互联网企业上班,他表示,为了获得良好的睡眠,自己每个月都会花五六百元用于购买助眠产品,“一次性的蒸汽眼罩,美国进口的褪黑素,还有能制造雨声、浪声等白噪音的机器,我都试过。要是哪种产品保证我能睡着,哪怕要天天花钱买,我也肯定愿意。” 

事实上,90后正成为失眠或睡眠品质不佳的高发群体。全国卫生企业管理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将睡眠质量分为甜美、舒适、苦涩、烦躁、不眠等五个等级,统计显示,90后睡眠处在“苦涩区”“烦躁区”和“不眠区”的总人数占比达到了68.2%。此外,9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23时50分。

2

新的商机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自己缺觉之后,各种与睡眠相关的产品也悄然兴起。

数据显示,美国的睡眠产业年产值已达200亿美元。因此,业内预计中国市场的容量高达千亿元。

这也使得行业大佬争相入局,欲从中分一杯羹。

其中,卖碳酸饮料的可口可乐,研发出了“睡眠神水”。据悉,这款饮料主要在日本推广,由日本可口可乐公司生产,喝了能让人睡十几个小时且能减轻疲劳。

睡眠的克星,雀巢咖啡也不愿落后,大开脑洞地开了一家限时的“睡眠咖啡馆”。

据悉,这家咖啡馆位于东京银座,其中摆放了16张床和9把椅子,提供“沉睡服务”和“午睡服务” 。

消费者可以在餐厅里吃饭,喝杯无咖啡因的的咖啡,然后躺在售价98万日元(约800元人民币)的电动床上休息,享受吃饱就睡的温馨时光。

而小米看到中国市场的千亿大蛋糕后,也趁势推出了小米手环。

这款手环据说能监测用户睡眠时长,与消费者形成 “睡眠打卡” 互动,以此唤起用户对睡眠养颜的关注。不得不说,这些大佬们都好会想点子赚钱。

此外,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浏览发现,各种以“助眠”、“催眠”、“睡眠神器”等为关键词的产品五花八门,售价在十几元至上万元不等。其中,眼罩、隔音耳塞、足贴等成为线上最受欢迎的助眠产品。“今年蒸汽眼罩的销量增长速度确实很快,带花果香味的最受欢迎。”天猫某品牌旗舰店的客服人员表示,目前该店铺的蒸汽眼罩月销量均在十万以上,睡前使用有助睡眠成为销售主推的一个使用场景。

在线下,一些大型超市、商场的不少商品都打上了“助眠”标签,并且价格不菲。

某商场一款号称有护颈、助睡功能的枕头标价1700多元。据商家介绍,类似产品的销售情况很好,不少顾客都愿意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元购买助睡眠的产品。

3

睡不着带动夜间购物

当被问到睡不着时都会干些什么时,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看直播打游戏、刷抖音逛淘宝、追剧甚至是点外卖。或许,正是由于白天缺乏自由支配时间,深夜也就成了一天中的“桃源时间”,很多人选择牺牲睡眠时间来填补生活空白,简称“报复性熬夜”。

据悉,90后入睡前普遍在移动互联网上耗费大量时间。睡觉前,57.7%的90后都在玩手机,36.8%的人睡前玩手机超过50分钟。当代熬夜的年轻人逐渐从睡不着过渡到不想睡,撑起睡眠经济的大军便紧跟着升级支撑夜间购物。

“饿了么”此前统计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夜宵订单(每天21时—次日2时)的情况,以上海、杭州和深圳三座城市为例,每天超过1/10的外卖订单均是在晚间产生的。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的最高峰,超过36%的网购都发生在夜间。在23点到凌晨3点依然有数万人活跃在淘宝上,被官方调侃“熬最晚的夜,买最贵的眼霜”。移动支付在夜晚10点到达全天活跃最高峰。单纯就移动互联网来讲,用户在夜间的高度活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反观线下,深夜里的繁华热闹毫不逊色,有7.1%的小商户选择在凌晨4点前继续营业。环顾周围街头,无论是网吧大排档还是酒吧电影院,都在夜幕中高举“不打烊”的大旗,积极得分上一杯羹。

如今,深夜“修仙”的熬夜党越来越多,修仙时间越拉越长,与此同时,熬夜活动也在趋于多样有趣。(火星财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