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铜王”王文银的资本市场首秀有了最新预告。

近日,九鼎新材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顾清波向深圳翼威新材转让的第一批4000万股股份,已完成过户登记手续。

该批股份过户完成后,翼威新材将以12.03%的持股比例成为九鼎新材第二大股东,与同受王文银控制的西安正威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西安正威)将合计持有九鼎新材约22.26%的股份。

此前,九鼎新材曾发布公告称,顾清波拟分两步,以11.53亿元将其持有的6500万股股份转让给翼威新材。由于翼威新材和西安正威均由王文银控制,交易完成后二者合计持股29.78%,九鼎新材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王文银。

此次第一批股份过户登记手续的完成,则意味着王文银离拿下首家实际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又近了一步。

1

千亿公司的成长路

20世纪90年代,正威集团还是一家小工厂,二十多年过去,它已经成长为行业里的巨无霸,市值也早已超过千亿。

从小工厂到名震世界的“铜王”,一路走来,正威集团经历了哪些?

对于正威集团来说,其创始人王文银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

王文银,安徽安庆人,正威国际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2018年胡润百富榜上名列第十,超过了我们所熟知的丁磊、宗庆后、刘强东等知名富豪。虽然多种荣誉加身,但王文银一直信奉“低调”原则,他曾在2013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正威奉行的是低调的文化。”

与很多白手起家的富豪一样,王文银的财富是靠着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挣来的。王文银出身于安徽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在读书之余还要帮忙家里干活,他明白知识是唯一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机会。于是,他拼命学习,并在1989年考上了南京大学。

不过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大学毕业后,他本可以在国企内过着安稳的生活,但他喜欢挑战不同的东西,安稳对他来说不是好的选择。

1993年,他怀揣着几百块钱,来到了深圳,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是千亿集团的最初的起点。

因为专业不对口,他一直找不到工作,带来的钱也所剩无几,无奈之下就去了一家电线插头生产企业当了一名仓库管理员。只不过,与一般人不同,身为大学生却成了仓库管理员这件事情并没有让他气馁,而是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去做好工作。也正因为他的认真仔细,他的仓库管理员之路也与一般人不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得到了大老板的赏识,一年内连升七级,直至成为总经理助理。随后,王文银又被日本日立公司挖走,也正是在这家公司,王文银积攒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2000万。

给别人打工不是王文银的目标,完成了初始资金积累后,王文银便开始自己创业。1995年,王文银创立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从熟悉的行当干起,专做电源线买卖。

王文银的前老板曾这样评价他:大部分人营销时是撞墙立刻回头,而王文银如果撞到了墙,肯定会在墙上打个洞,然后将洞扩展成一扇门。

成立公司后,王文银凭借自己出色的商业天分,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创业的路并不平坦。有一次,有个客户下了大订单,却在收货后连人带货都消失了,这差点成为公司的致命一击。王文银内心虽然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一样,却没有轻言放弃。他去找供应商谈判,将付款期限延后,为公司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仿佛是应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那句谚语一样,此后,王文银和公司的发展如鱼得水,一跃成为了行业里的巨无霸,其2018年营业收入763.631亿美元(约5251.41亿元)、利润14.83亿美元(101.98亿元)。

2

“世界铜王”的逆势扩张

正威国际集团被称为“世界铜王”,是一家由产业经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电子信息和新材料完整产业链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旗下业务主要分为铜矿产业、高新材料、文化产业三个板块。

正威集团能够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与其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密不可分。

“我只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只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只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王文银说:“当危机和机遇来临时,能够知道危机和机遇的人有70%,能够把握危机和机遇变化趋势的人有10%,能够把握危机和机遇趋势变化拐点的人只有万分之一,最后这万分之一的人就成为了大赢家。什么叫天才?天才就是对准别人看不见的目标射击,并且命中的人。”

1、1997亚洲金融危机:十亿资产

王文银对商业有着异常敏感的触觉,对危机与时机的把握非常准确。早在1997亚洲金融危机时,别的创业则丢在摇摆不定,甚至想抽身退出。王文银并不这么想,“很多人认为经济危机时创业并不是好时机,而我认为这时创业,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与其他人不同,王文银在金融危机时选择了囤房囤设备,扩大工厂的规模。果然,金融危机之后,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王文银很快赚得盆满钵满,公司也在行业内彻底打响了名头,奠定了行业翘楚地位。1999年,王文银将旗下几家工厂整合起来,正式成立了“正威国际”,总资产在10亿左右。 

2、非典危机:突破百亿产值

2003年的“非典时期”,行业整体走势低迷,很多投资人都不看好。王文银的想法依旧与别人相反,“如果非典把世界毁灭,要钱还有什么用,不如拿去投资买矿!”随后,王文银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开始了买矿之路。也正是有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在价格上涨之际,王文银不断抛出,获利颇丰,公司产值也突破了百亿。

在谋求上游矿产资源的同时,正威国际集团亦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布局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产业。2007年,正威集团成立了全威(铜陵)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安徽铜陵铜制造产业园,完成有色金属全产业链整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事实证明,他的眼光非常毒辣。

同年,正威国际集团的营收比前一年翻了近3倍,达到319亿元,其中全威就贡献了106亿元,成为安徽省第一家年营收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并连续8年蝉联安徽民企百强榜首。在从十亿到百亿的过程中,安徽铜陵铜制造产业园这一步棋走得极为精妙。

3、2008年金融危机:成就千亿集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王文银再次逆势扩张,在铜价暴跌至每吨2万多元时,斥资在智利、秘鲁、利比亚、刚果、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大量收购铜矿。当时很多高管心里都非常紧张,王文银却胸有成竹。

不仅如此,王文银还在日内瓦、美国和新加坡设立了三个海外总部,将一批全球顶尖的行业人才收入囊中,大举扩张。王文银始终认为:“只有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外资源,才能在资源方面不受制于人,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和自主权。”

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铜价开始回升,正威集团趁此机会将铜高价出售,又大赚了一笔,开始千亿级资产的裂变,2008年的116亿元,一路涨到了2011年的1280亿元。

​3

超级集团的经营之道

不断成长,不断学习促成了如今的正威集团。王文银认为,学历和经历只代表一个人的过去,企业也是这样,规模和财力也只能代表现在,而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才能代表未来。“所以我经常讲我们的五次基因突变,最开始是打工的基因,然后升级为贸易的基因,再升级为制造的基因,再升级为科技的基因,最后是互联网的基因。”

2011年,正威集团开始进军半导体和高新材料等产业,探索更为广阔的商业世界。2015年,正威集团开始成立矿产资源贸易平台,围绕地方名优特农产品、银、锡、铜等有色金属及矿产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交易。

在积极扩展商业版图以外,正威集团对于产品经营,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逻辑。“人们只认识冠军,没人会记住第二名,所以做企业一定要做行业领袖,哪怕是在最细分的领域。”这是王文银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为了做出更好的产品,王文银引进了顶尖设备,虽然价格比常用的设备足足贵一倍,但是做出来的产品确实比以往要好一些。设备更新以外,正威集团也在不断提升技术,集团旗下全威公司特别研究了一种技术,能够让铜质感看起来更好,令铜更加光亮,抗氧化能力也有提升。

王文银始终坚持质量至上,客户至上,价格战并不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最好的设备配最好的人、最好的原料,才能生产出最顶级的产品。”他觉得,客户一旦认可一家公司产品的品质,就不会轻易更换,这就是信任的力量。

在正威集团独特的产品逻辑指导之下,全威铜业的产品品质达到了业界一流,价格也相应有所提升。虽然价格比别的公司产品贵,但是很多客户依然坚持选择他们家。(火星财汇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