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浪潮工作室

你有没有被灌过财务自由的鸡汤。

在早高峰的地铁上,你读着某乎上各种人分享的致富经历 ,听着只要19.8的付费课,不禁热血沸腾。

他们声称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完全有可能,40岁前退休不是梦,从此你就可以过上不用工作也有钱,想买啥就买啥的生活。而实现这一切,方法很多,步骤很少。33种方法,条条大路通向财务自由;3个步骤,快速实现买啥都不愁。

梦想仿佛触手可及,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于是你欣慰地按下一个赞,走出地铁,重拾激情,新的一天,继续鸡血工作。

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想实现财务自由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想财务自由,靠攒钱是没用的

什么是财务自由?

有人说是不需要依靠工作,就有足够的钱支付开销,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

也有人说,不用工作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依次达到不同层级的“财务自由”,比如辣条自由、奶茶自由、车厘子自由……最终实现买房自由,就算是财务自由到头了。

不管怎么说,有钱就对了。

怎么才能有钱到财务自由呢?按照成功鸡汤学的最近教程,想要有钱,先得学会攒钱。

总结下来一句话,把钱省下来去理财。专业名词叫:开源、节流、复利。

你要是还没想好怎么节流,就把每天喝的奶茶,逛街买的衣服都省了吧

不过,如果你仔细按照这套教程操作一番,会发现自己生活质量确实变低了,但钱并没有多多少。

比如,为了实现买房自由,你率先放弃了奶茶自由,把钱攒起来。但是每个月少喝几杯奶茶,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吗?差得好像有点远。

因为大多数人花销中的大头,是省也省不下来的,比如房租。

在一线城市,如果想一个人整租一个一居室,租金几乎要占收入的六成,即便是跟人合租,房租也超过了收入的30%。

就算退居宁波、常州、佛山这样的二三线城市,每个月付完房租之后,兜里也就能剩下两三千块钱[1]。

想要在北上广找到一个合适的单间简直太难,租金便宜城中村就变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跟这样的花销比起来,15块钱的奶茶简直是廉价的生活快乐剂。

如果你想买房,靠省奶茶的钱更是不可能了。

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显示,北京、上海、海南、天津、广东、浙江 6 个省市的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居民家庭年收入)都超过了10,北京的房价收入比甚至超过了20。

这意味着,一个三口之家要想在中国买一套106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少则要花上全家五六年的收入,多则要花上全家一二十年的收入。一旦决定买房,就要做好节衣缩食十几年的准备[2]。

2019年8月,深圳房博会现场。大城市里一间小房子,可能就会花光全家人大半生的积蓄

只要你还有买房这件大事未完成,那财务自由就会一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顺便说一下,2017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一线城市的财务自由门槛为2.9亿,二线城市为1.7亿[7]。

而根据北京市人社局和统计局的统计,2017年北京市的平均工资只有101599元,月平均工资不到一万[8]。

想靠省工资实现财务自由,至少在胡润研究院看来是不靠谱的。

升职没那么容易,加薪更难

不过,就算钱攒不下来,“财务自由规划师”还会搬出高尔基巴菲特马云等人来安慰你:

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现在攒不下钱没关系,你需要的是不断学习,升职加薪,那时候财务自由就容易多了。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光做职场老黄牛不行,还得时刻精进自己,学会了各种技能,就能轻松实现升职加薪

但实际上,稍微在职场上混过几年的人,都知道这有多不现实。

智联招聘6月发布的年中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只有14.9%的人成功晋升。

而且只有20.8%的职场人获得加薪,甚至还有17.4%的人薪水不升反降。

即使有幸进入加薪的行列,能加10%就不错了[3]。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情况也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相比去年仅增长了8.7%,为8793元[4]。

何况,加薪幅度跑赢通货膨胀,才算真的加薪。如果这样再一比,又没涨多少钱了。

累死累活工作了一年,能按时下班的日子屈指可数,劳动节国庆节春节一个节日也没闲着,没空谈恋爱,也没空回家陪爸妈。头发大把大把地掉,黑眼圈一圈比一圈深,到头来,可能就比去年多赚了七百块钱。

2016年4月27日,北京,午夜过后,这是现在年轻人的通宵日常。即便是这么努力地工作,也不一定能得到应有的升职涨薪

提升自己当然重要。但是,花几万块上各种职场培训班的同时你可能也需要有这样的觉悟:上完这些培训班之后涨的工资,不仅不能让你快速实现财务自由,甚至不能让你赚回花掉的这些钱。

不过倒是可能帮助教你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实现财务自由。

投资理财,也难达到财务自由

在财务自由的导师看来,就算你做到了以上两点,在财务自由的路上都还不够聪明,他们会告诉你,真正的会赚钱,是让钱生钱。

“懂得使自己的资产增值,就会成为富有的人,而无视资产增值规律,会再次失去它。”所以你需要投资股票等分红,投资房产赚租金,实现非工资收入大于支出。

一本叫《财务自由之路》的书就特别讲到“复利的奇迹”。作者举例称,如果从30岁开始每月存200欧元,也就是大约1600元人民币,按照12%的年利率来算,当你65岁时,就有了1049570欧元,相当于约820万元人民币[9]。

听起来确实足够诱人,每个月拿出1600元,35年后就能成为百万富翁,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在某问答社区上,只要学会理财,实现财务自由就毫不费劲

但是,连续35年12%的年利率,这个假设条件未免太过理想化了。  

在中国,相对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利率一般不超过5%。如果按照5%计算,每个月拿出1600元,一年共投入19200元,十年之后约有31274元,仅仅获得了12074元的收益。平均下来一年理财收益一千多块,如果不巧遇上通货膨胀,这钱差不多算是白挣了。

当然,他们会告诉你,投资股票、期货、P2P等等,都比银行的理财产品利率高多了。但他们没有告诉你的是,风险与收益是对立统一的,高收益必然隐藏着高风险[10]。

2018年10月11日,A股三大指数开盘均跌逾3%,江西九江一股民正在关注股市行情

你看他们通过投资股票等轻松实现资产翻倍,财务自由,好像投资成功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其实你不过是落入了“幸存者偏差”的陷阱。

成功者往往是耀眼的,而失败者默默无闻,所以我们更容易看到成功者的故事,而忽视那些失败的案例[11]。

有无数的投资者试图用通过高收益的投资实现财务自由,其中95%的人都被巨大的风险吞噬了,他们没有机会受邀回答“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只剩下5%侥幸存活的人吹嘘他们成功的技巧,而你天真地以为这就是全部。

实现阶层跨越,更是难上加难

“我朋友85年的,30岁之前就靠做生意实现了财务自由。”

“我90后,普通家庭自己创业开服装厂,买了四套房,算财务自由了吧。”

“我爸爸没工作,整个家都靠我妈妈一个人支撑。但我学会了一门手艺,最终实现了财务自由。”

这些故事让人觉得,再渺小普通,也有机会跨越阶层,走上人生巅峰。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梦想中,财务自由的定义都不是“先挣够一个亿的小目标”,而是能跨越阶层,过得比父辈更好。

但这样“小小的心愿”, 也不一定能实现。

统计数据表明,父亲职业为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的人,最有可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比例约为6.6%。而父亲为工人和农民的,比例不足1%。

年纪轻轻就获得无数关注的郭麒麟,已经知道跟人调侃:“谁还没有一个好爸爸”

相似地,知识分子阶层对于子女的学业表现和就业也有着持续的影响。财富精英阶层的继承就更不用说了,王健林不把万达和财产留给王思聪,难道要给你吗[13]?

除此之外,你工作之后的收入也基本与父辈处于同一水平。

2004年的数据显示,父亲的年收入每升高1%,其子女的收入就可能会升高0.32%[14]。

有研究者发现,中国代际流动性今天仍然很低。大多数人所在的阶层,更大可能是跟父辈一样[15]。

哪怕是早先“寒门出贵子”的逆袭方式,如今也越来越靠不住了,一项对2013年的统计数据的分析显示,高等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贡献率不足10%[17]。

就算考上了名校,也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可爱的前程,但如果出生在一个有钱的家庭,财务自由就容易多了 / 《小欢喜》剧照

年轻时你还相信努力就会财务自由,年长之后你会发现,增长的只有年纪而不是财富。

一项对美国各年龄层的人群收入情况的统计发现,在30岁至35岁之间,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的人数大大增加。大部分的职场人收入大幅增长,平均增长了26%。

而在35岁之后,收入基本不会再发生大的变化[19]。

这一规律在中国恐怕也适用。如果你没有在35岁甚至40岁之前变成一个有钱人,那基本就跟“财务自由”无缘了。

所以,如果你爸是马云,从出生那一刻起,你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如果你是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中的一个,想实现财务自由,太难了。

大多数不满30就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不会承认,他们其实是有一个好爸爸

所有财务自由的神话,90%是有个好爸爸,剩下的10%,更可能是运气的加持。

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就在他的新书《成功与运气》中阐明了这个观点。他发现,很多成功者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成功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坚持,可能刚好只是运气好[18]。

比如,刚好在经济环境最好的时间就业,刚好买了一只没想到会火的股票,刚好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刚好接住了传来的球,赢得了比赛。

一次关键的,又走运的成功,会让接下来得到更多机会。以至于成功人士可能都忘了,走到今天可能只是因为当初走运。

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最可能的方式是靠那10%:继续努力转锦鲤,等待一个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