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惠、喜得龙等品牌已经在大浪淘沙中沉入海底,同一时期的安踏依旧漂在海面,并且越做越大。

过去的一年内,安踏经历了三波浑水做空。面对种种质疑,安踏始终坚持用业绩说话。

10月8日,安踏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安踏总裁郑捷这样回应道:“近一年以来,我们确实受人瞩目,但投资者还是非常理性的”。

8月26日,安踏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安踏上半年营收148.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0.3%。同时,安踏还公布了FILA的业绩,财报显示,上半年FILA营收65.38亿,同比增长80%。这是安踏连续第二年业绩增速超过40%,高速增长的背后,有一颗迫切想要完成国际化的心。

安踏董事长兼CEO丁世忠曾经不止一次地说道:“我们不要做中国的耐克,我们要做世界的安踏”。

1991年,丁世忠和父亲丁和木创建了安踏鞋业。从创业之初,丁世忠就十分注重品牌效应。也许创业之初他并未想过做一家世界级的体育用品公司,但他的行为和价值观却引导他朝这方面努力。

1999年,盈利只有两千万的安踏签约孔令辉作为形象代言人,并以“我选择 我喜欢”为口号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央视+体育明星”的销售模式。

一年以后,安踏的营收翻了10倍,达到了2亿。其后的两三年,安踏迅速地完成了生产到品牌批发的构建,且完成了对二、三线城市的渗透。

2004年,安踏开始赞助CBA,并成为CBA职业联赛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此举也打破了国际品牌垄断国内顶级赛事的格局。在连续签约三年之后,安踏又同CBA签约了七年。

2007年安踏体育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并带动了晋江鞋业上市潮。安踏以融资35亿港元,创造了当时体育用品上市公司融资金额的最高纪录。

安踏的成功上市坚定了其全球化的信心。从此,安踏就开始了买买买的步伐。

2009年,安踏和中国奥委会签约。同年,安踏以3.25亿的作价从百丽手中接过了FILA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权。收购之前,丁世忠可能也从未想过这家意大利品牌日后能占据安踏的半边江山,当时这笔生意也被外界认为是一次失败的收购。

收购完成后,丁世忠从鳄鱼挖来了姚伟雄,然后充分放权。他希望用完全不同的团队和思路去重新打造这个高端品牌。

2011年,FILA开始转型,目标定位则是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人群。差异化的运营补齐了安踏的短板,也让安踏迈开了全球化的步伐。

2012年,安踏以72.6亿人民币的营收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老大。

2014年,安踏正式成为NBA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丁世忠曾回忆到,当时提了很多权益,NBA都拒绝了,谈了两年NBA才松口合作。近期,因为火箭队以及NBA高管的错误言论,安踏宣布停止与NBA的续约谈判。

其后,安踏加快了全球化并购。包括韩国户外品牌KOLON、登山运动品牌Sprandi、冬季运动品牌DESCENTE以及童装品牌Kingkow。

2019年4月,安踏正式宣布与众多资方一起完成了对Amer Sports的收购,收购价格为46亿欧元。因为这笔天价收购,安踏也遭遇了浑水的攻击。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因为浑水的攻击,安踏更加坚定了全球化的步伐。显然,作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体育品牌,安踏已经具备了挑战世界体育品牌的资格,但安踏同世界体育巨头耐克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不过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丁世忠以前的梦想是,让中国运动员穿上安踏的服装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现在,丁世忠的梦想是做一个世界的安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