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苦等几小时用一卷录像带敲开的大门,30年后被莫雷关上了,肖华还上了一把锁!

两胜三负,中国男篮直通奥运的梦想在一个月前宣告破灭。看着落选赛24晋4的残酷赛制,留给中国男篮的机会已然不多,自1984年之后首次无缘奥运,似乎成了定局。

在易建联惊天一战的背后,在姚明面对问责时那句“我”来承担的背后,中国男篮,又将踏上新的征程。

彼时的姚明自然不会想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端,正酝酿着一场新的麻烦。

至于一切的源头,更是来自于NBA,来自“老东家”休斯顿火箭队。

“最贵推特”

10月5日,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在推特上发布一张图片,内容是近几个月香港暴力分子常喊的一句口号:“为自由而战,和香港在一起(Fight for freedom,Stand with HongKong)”。

虽说莫雷迅速删除了推特,但大祸已经酿成。

图片来源:微博

中国篮协率先发表声明:将暂停与火箭队俱乐部的交流合作事宜。

之后官媒定调,痛批莫雷的不当言论。随即,李宁、你我贷、浦发银行、嘉银金科等赞助商先后发声,表示中止与休斯顿火箭队的相关合作。

腾讯体育、虎扑则直接暂停了有关休斯顿火箭队的一切新闻报道和比赛直播。

至此,休斯顿火箭经营已久的中国市场直接宣告“凉凉”,中国球迷通过姚明了解到NBA,认识了火箭队,如今正值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期间,也是由他亲自宣判了火箭队在中国市场的死刑。

“火箭情节”

火箭队与中国结缘始于2002年姚明的加盟,俱乐部由此开始了与中国市场的合作。美国杂志《大西洋月刊》官方网站在2012年的一篇报道中分析,姚明为火箭效力期间,火箭的球队价值涨幅超过100%,高于联盟球队(除去火箭)平均63.32%的增幅。而这背后的功臣,正是来自中国的赞助商们。

2002年,燕京啤酒通过美国独家分销商Harbrew与火箭队签下了一份6年约600万美元的赞助合同。2005年底,匹克赞助休斯顿火箭队主场丰田中心,在火箭主场摆放广告牌,每年费用200万美元。随后,方正集团、安踏、昆仑润滑油陆续入驻丰田中心。

火箭队CEO泰德·布朗(Tad Brown)曾表示,“中国市场对于火箭球队的发展贡献非常大。”据布朗介绍,火箭有包括腾讯、中普车房网、水性科天、中兴手机等在内的多家赞助商,均来自中国。

2017年,布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现在火箭队在中国的赞助收入大概是总收入(除去转播费用和特许商品收入)的8-10%。”不仅仅是赞助商,从2002年姚明加盟火箭到2011年姚明退役,许多球迷还一直存在着“火箭情节”,在虎扑论坛上,火箭专区的贴文数量远超其他球队专区,甚至连湖人都要落后一个身位。

火箭队的价值变化随着中国球迷的增多、中国市场的扩大一路水涨船高。据statista数据显示,火箭队价值从2003年的2.55亿美元联盟排名12位飙升到2019年的23亿美元联盟排名第7位,中国市场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微博

捞金时代

而在粉丝经济的开发上,休斯顿火箭也明显走在了其他队伍的前面。

2017年,火箭队成立了一支专门面向中国市场进行业务开发和拓展的团队,主要负责与NBA中国的配合、与中国赞助商的沟通、拓展新的商业合作,以及负责球队在中国的的社交媒体平台、视频平台、消费者服务平台等。

后姚明时代,为了赢得更多中国球迷,火箭队在2012年签下联盟唯一的华裔球员林书豪,在2016年第二轮选中中国球员周琦(2018年12月被火箭裁掉),以此维持着中国球迷的“火箭情节”。

在这之后,曾为火箭效力的球员也频繁成为中国体育品牌的代言人。

2006年9月21日,火箭前锋巴蒂尔(已退役)牵手匹克,开创了美国国家队成员签约中国公司的先河;

2006年12月,李宁同火箭首发大前锋查克·海耶斯成功签约;

2007年,安踏开始赞助NBA,当年就选择了重新回火箭的弗朗西斯(已退役)和斯科拉(自由球员)两位球员作为自己的代言人;

2008年12月22日,匹克与穆托姆博(已退役)和阿泰斯特(已退役)签约;

2009年11月,兰德里(自由球员)成为匹克的代言人,原因也只是因为他曾身披火箭战袍,是姚明的队友。

类似的事例数不胜数,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俨然成了火箭队球员与球迷互动,顺便“捞金”的好去处。

然而从今往后,类似的交流或许再难实现。

火上浇油

莫雷用短短30秒发送的一条推特将大卫·斯特恩30年开拓中国市场的汗水付之东流。

如果说莫雷的言论令无数中国人为之气愤,那么NBA总裁肖华的态度,更是堪称火上浇油。

10月7日,正在日本参加活动的NBA总裁亚当·肖华接受记者采访,回应了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发表涉港不当言论引发的风波。肖华承认该事件已经对NBA造成了明显的经济影响,但他同时声称,虽然不为莫雷推特内容背书,但支持莫雷的“言论自由”。

肖华说:“我看到有些媒体说我们不支持莫雷,但我们事实上是支持的。”“重感情”的中国球迷这才幡然醒悟。

不可否认,NBA在中国落地生根的数十年里,的确为中国篮球的发展做出了长足贡献。但作为世界上商业价值最高的篮球联赛,它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推广篮球运动,联盟必然还有着商业目的。在北美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NBA极力进行海外扩张,不过是一种商业行为。

自然是生意,又哪有什么亲疏远近。

好在此时的醒悟还为时不晚,消息一出,无数球迷自发支持禁播NBA。“国家面前无偶像”、“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球迷。”

图片来源:微博

取代与替换

NBA的财报我们无从知晓,但失去中国市场必然会造成损失,但肖华的态度却显得有恃无恐:“尽管该事件给NBA带来了‘短期的巨大痛苦’,但对于NBA努力在亚洲建立自己的品牌,‘可能还有一些好处’。”

由此可见,事情的发生或许不是偶然,NBA事件像一个信号,除了愤怒和抵制,我们也需要自行检讨。

当对方的产品对我们造成了歧视性的伤害,除了不吃了、不买了、不看了,还有什么回击的手段?

我们有没有什么国际级别的体育赛事在美国拥有庞大的海外市场,因为这次事件能够说出全面终止合作这样的话?

我们有没有什么团体,公司或者其他类型的存在能让美国人感受到像是“球鞋滞销,主播下岗,赛事停运,直播禁播”等等的打击?

我们不能每次遇到这样的事,闭上眼说:“我拒绝,拒绝就好了。”

对于NBA,他们损失了一大笔资金与优质的海外市场。对于我们,则会带来一大批的下岗员工与链条式的市场影响。

然而昨天是DG,今天是NBA,那么明天呢?我们的服装品牌,我们的CBA准备好了么?

也许有人会说,没了可口可乐我可以喝非常可乐,没了肯德基麦当劳我可以吃华莱士,没了钢铁侠我可以去看煎饼侠……

但对于我们自己产业,仅仅有就行了吗?

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如同正值风口的5G领域,我们并不在意他人的威胁和抵制,因为我们做的比对手更好,更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不是唯一,充其量算做添头,是市场多样性的结果,我们未必非要选择他们,就算他们离开,我们也能很好的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如今不管是NBA、偶像或是其他的服饰快餐,我们尚有充足的替代品,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是要趁此机会迎头赶上,还是吃掉红利然后抽身离场?需要管理者们自行考量。(云掌财经综合)

来源:云掌财经网(ID:yzcj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