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里有句经典台词: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口味道。

这句话经久流传,妙就妙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

除了人生,最近大火的盲盒也是这样。

有报道称,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在盲盒潮玩上;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购买盲盒。

盲盒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能让人上瘾?

01

何为“盲盒”?套路为何?

盲盒(Blind Box):它是一个包裹严密盒子,里面装着不同的手办或玩偶。

一套盲盒通常由一组手办或玩偶构成,在拿到手拆开之前,一无所知。盲盒里的内容物一般是有具有收藏价值玩具。

与选彩票的心理类似,盲盒的“上瘾点”在于设计了一套不确定的收益反馈机制,这能够让用户产生一种赌徒心理,一旦打开一个,就情不自禁会上瘾,开上十个二十个,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打开下一个盲盒会是什么,所以就会一个接一个地买,直到买到自己喜欢的那个或是隐藏款。

一般情况,一个系列的盲盒会出5~12款,每个盲盒的售价在39~69元之间,虽然单价并不算高,但盲盒的魔力就在于会不知不觉中把你的钱包掏空。

另一个让消费者买单的原因是每个系列中的“隐藏款”。

隐藏款并不被包含在常规系列中,只是混在每个系列的盲盒中销售出去,隐藏款出现的概率只有 1/144 ,有的款出现概率更低,比如的 Molly 西游金色特别款,出现概率仅为 1/720。很多玩家为了抽到隐藏款,就会不断地买买买……很多时候,即使消费者一次性买了一大盒12款,都不一定能抽到隐藏款,但一旦抽到隐藏款,这一款在玩具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可能就要翻上十倍以上,甚至超过一套12款的总价格。如果你没有买过盲盒,你会觉得这么没什么稀奇,但大多数人只要买上一个盲盒,就从此深陷其中,买上一屋子。

世界上销量最高的盲盒产品可能要数Sonny angel了,这是一款以光溜溜的小天使为雏型的手办,配以不同主题的头饰,这款产品的设计初衷是“虽然他不会说话,但是会一直陪伴在你的身旁,保护你,温暖你,让你微笑”,有着“让你的人生更快乐”的使命。每个Sonny angel 都被套上密封袋,随后放进一个六边形的盒子内,直到消费者拆掉最后一层密封袋,才能看到自己买的究竟是哪款。

其制造公司Dreams 解释道“这样的购买方式可以让收藏更加有趣和激动人心”。这样盲抽和拆盒对用户来说确是有趣的,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销量。自第一个sonny angel形象的产品2005年3月问世以来,已经发行了近600个不同的造型,几乎每个系列都大获成功。

02

盲盒暴利,价格翻39倍?

盲盒泡泡玛特·Molly

据闲鱼今年年中公布的官方数据,闲鱼上的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的市场,过去一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发布的闲置盲盒数量较一年前增长320%,Molly娃娃交易超23万单,均价270元,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了 39 倍。。

呼声最高Molly,据说,在天猫发布的第一个 Molly 系列(每套售价 708 元),200 套售罄仅用了 4 秒。

和知名IP合作、拉明星下水、淘宝主播直播卖盲盒、与综艺联名推合作款、搞饥饿营销推出限定款,这些常见的营销套路,Molly一个都没拉下,玩的风生水起。

前段时间,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上,Molly的设计师和大久保(日本潮玩设计师)进行了合作推出Molly限定版,据说展会结束后,原价一千多的限定款已经被想要的玩家竞拍到了一万多元。

Molly还会按季度推出新系列,吊足玩家胃口,无论是当做艺术品来收藏的,还是单纯沉迷于收集的,一次入坑,欲罢不能。

毕竟,“收集”是深深扎根于人类基因中的原始本能。

收集的本质是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与优越感。就像我们小时候吃零食时收集的水浒卡和三国卡,近到曾几何时风靡全球的扭蛋,再到现如今手游党抽皮肤集卡牌、过年支付宝集五福。

深深怀疑,这是同一批人。

Molly背后的公司: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众多重度上瘾者的支持下,登上了新三板,一年迅速扭亏为盈。不过2019年4月泡泡玛特宣布在新三板终止挂牌,内部多有变更,公司公告显示,摘牌原因是为了提升公司决策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公司更好发展,有市场分析人士称泡泡玛特或在酝酿大动作。

一些知名的玩具品牌甚至科技公司都热衷于出盲盒产品。

乐高每年都会推出一个产品叫做LEGO mini figures,设计一些造型奇特的小人作为盲盒商品,有时候,还会推出辛普森一家系列、迪士尼系列、甲壳虫乐队系列、复仇者联盟系列等,这是乐高迷们每年都翘首以盼的产品,得到这些小玩偶后,可以把他们放置于大积木的场景中,在自己家中上演一部乐高大战。

谷歌公司也以绿色的安卓小人为IP打造了一系列的盲盒产品,作为纪念品在谷歌商店进行售卖,虽然造型没有Sonny angel 乐高小人那样多变好看,但却受到了安卓粉们的追捧,由于谷歌全面撤出中国,这款产品更是需要花上两三倍的价格从国外代购。

03

“盲盒”还能走多久?

“盲盒”的这种营销套路,起源于明治末期的日本,当时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年期间为了处理尾货、清理库存都会销售福袋,福袋中内容不会事先公开,但往往会放入高于福袋标价的商品。尽管福袋的价格通常并不高,但百货公司福袋的生意却好起来,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新年期间的常规促销手段。

总结起来,盲盒这一新兴文化的迅速崛起占据了营销的优势点:

1.利用了人的猎奇心理和赌徒心理

跟沉迷买彩票、抽奖是一个道理,盲盒真正贩卖的是“抽奖的快感”。

一旦明码标价,即使是稀有款也显得太容易得到。而盲盒模式的乐趣在于,你就算花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喜欢的品种,有些值钱的款式,也许不用很多钱就能买到。

2.更新频率快,推新有套路

品上架时,旧的系列就会停止生产,形成“绝版”现象,不仅使收藏价值进一步攀升,还能让玩家一直有“盼头”。 所以,虽然每个盲盒的单价只有几十元,但不知不觉中会越卖越多,将书柜堆得满满都是。等到醒悟过来时,才发现已经投入一笔巨款在上面了。

3.盲盒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盲盒作为新鲜事物,正处在流行状态。目前盲盒的爱好者多数是95-00后,作为一种新型解压方式,它让当代年轻人找到了情感承载物。由于盲盒购买的强烈不确定性,很多消费者正在组建盲盒的社区,期望通过社群来交换多余的款式,同时也通过社群来组织交流活动。也正因为社群的存在,盲盒逐渐变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

商业的本质是为了逐利,盲盒背后的商业逻辑是冰冷和残酷的。

不可否认的是,颜值高、单价低、系列多、复购强的盲盒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追逐潮流的一个载体。

但从国内外盲盒产业链情况来看:国内上游端IP授权业务不充分,下游二手交易需受规约。

中国的文创IP开发环节上,仍处在相对弱势的环节。

广州街头的年轻人在盲盒自主贩卖机前购买盲盒

作为非新兴事物,盲盒深谙了人性中猎奇、赌徒心理,充分利用了发达的社交网络,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在2019年迎来了话题井喷期。而它的玩家在见证了盲盒的火爆后,也表达了来自他们的担忧:

@缨十七 很多人都说盲盒是年轻人的情绪载体,这话不差,但把盲盒当做一种宣泄情绪的挥霍,这就不太好了。我反对毫无规划地购买盲盒,无脑购买让盲盒成了一种赌博,也让自己陷入另一种焦虑深渊,这既是金钱上的挥霍,也是情绪的放肆。

@迷路 盲盒越来越火,有不少人为了能直接抽中隐藏会听信网上所谓攻略,带着秤去称重,或者用手捏盒子,为了赚钱恶意扰乱市场,挺没素质的。而且盲盒火了后也会有山寨,我就有朋友换到过,这些转山寨的人有的是恶意转,有的本身自己也是受害者。

@miro 因为抽盲盒算是概率游戏,带了点“玄学”色彩,圈内有的人会放大这种特点,去做一些比较“封建迷信”的事情,这些事一旦在圈内捅破,就很容易引起圈内恐慌,大家会好一段时间都不敢换娃,但这本质上只是一个概率游戏罢了。(城市画报)

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明也指出,这些产品元素多样,不拘一格,迎合了消费者猎奇的心理。但与此同时,此类产品仿造简单,差异性不大,庞大复杂的供应链不乏一些不法商家将次品、商业欺诈等混杂其中,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需考量商家的信誉与口碑。

小时候被干脆面集卡榨干了零花钱的小孩,长大之后一个个都变成了逛街拆盲盒的成年人。高喊着盲盒抽的不是玩具,而是对锦鲤降临生活的美好期待。

避免冲动的感性消费:入坑有风险,沉迷需谨慎。

参考来源:凤凰网财经、城市画报、运营研究社、通讯瞭望塔、每日经济新闻、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