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

“吹啊吹啊~~~~”

这首《野子》是贾跃亭最喜欢的歌,他本人与乐视在资本与市场的吹捧之下逐渐丧失了自我,备受投资者青睐的乐视泡沫越来越大,最终贾会计去了美国,至今没有回来,而乐视则已经申请破产。

资本的逐利性与短视在市场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乐视的继乐视网N大生态的窒息式梦想破灭后,他们将目光瞄准到下一个猎物身上。

科大讯飞作为A股中稀缺的较为优质的科技公司,借助“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热,市值一度超过1000亿元。经过市场的整体一波下行,科大讯飞2018年10月23日的市值仍有485亿元。

如今科大讯飞的市值回升到671亿,但距离曾经的千亿辉煌尚有很大的距离,这就是泡沫,那么如今科大讯飞市值中还存在多少泡沫呢?

AI这块唐僧肉

AI会不会是未来世界的大势?

这不仅仅是投资者的疑惑,也是广大公众的疑惑。

但面对如火如荼的概念热炒,大家都普遍相信AI会是未来世界的趋势之一,在传统科技发展即将到达天花板之际,分出一部分精力与资源投资未来是一件很有远见的事。

但唯一的问题在于,AI会是正确的赛道吗?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已经不重要,在诸多组织与公司投入大量资源在AI上之后,即便它不是也会是。

创造需求这件事,大部分的公司比个人更加具有说服力。

如今不仅仅是科大讯飞,在中国企业中,各大巨头也都迫不及待想分一杯羹,不想让科大讯飞专美于前。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均步入智能语音领域,并形成竞争激烈的市场格局。

原本在智能语音识别上在国内有着先发优势的科大讯飞,在各大巨头面前并不具备多大的优势,尤其在资金、人员、管理以及生态的培育方面。

科大讯飞其实还是一家以B端为主的公司,但凡以B端为主的公司,如果没有特别核心的技术壁垒产品,都是很危险的。类似的公司,高通、歌尔股份,就是典型而成功的B端企业公司,都拥有非常核心和壁垒性的产品。那么,科大讯飞有没有壁垒性的产品呢?

从目前来看,有,但从三五年来看,这个B端产品是很容易被超越的,因为毕竟这是一软件为主的技术,而不是硬件,被革掉的可能性会容易一点。

而且,软件上的优势可以凭借人员与资金的努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壁垒的突破。

所有尽管科大讯飞曾有着千亿市值,但事实上它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牛逼。

破相的数据

4月19日,科大讯飞发布2018年年报,公司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17亿元,同比增长45.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24.71%。

仅仅从科大讯飞2018年财报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似乎它表现的还不错,远没有市场与舆论所描述的那么不堪。

但回顾往年的数据来看的话,会发现科大讯飞表现的也没那么好,尽管其在2018年实现了营收增长45.41%,利润增长了24.71%。

和往年一样,科大讯飞的营收增长与利润增长虽呈现正相关,但利润增速远不及营收,和往年一个尿性,而且利润增速快主要是基数够小。

再者,2018年全年,讯飞每天营收入账2169万元,净赚148万元。

当然,净利润所得,还包含了讯飞的政府补助。

2018年年报中,讯飞获得政府补助总额2.85亿元,占比净利52.58%,意味着半数净利所得,离不开政府补助。

尽管政府补贴看起来很正常,但放在一家号称要突破市值千亿、两千亿的企业,竟然还靠政府补助过日子,肯定是不合常理的。

2008年至2017年,科大讯飞的营业总收入从2.58亿元,一路增长至54.45亿元,十年增长了21倍。

从图表上看,尽管科大讯飞的营收一直在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速,但实际利润增速却不高,尤其在2017年利润增速下滑,而营收却如同坐火箭般往上冲。

2008年公司净利润为0.7亿元,2017年为4.79亿元,十年增长了不到7倍,这与营收21倍的增幅差距甚远。

公司净利润增速从2013年的53.21%下降到了2016年的13.79%,并且在2017年首次出现了净利润增速负增长,从2016年的4.97亿元下降到了2017年的4.79亿元,增速为负3.54%。这与2017年营收增速大涨63.97%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不合常理的增长究竟问题出在哪?

低价值并购

2013年,科大讯飞出资4.8亿收购启明科技100%股权后,2014年,上海瑞元100%股权以2.16亿元的价格被其收购。

2015年,科大讯飞加紧投资步伐,出资1500万元和3720万元分别收购了启明玩具60%以及安徽信投18.6%的股权。

2016年,以4.95亿元的高价收购了乐知行100%的股权外,其还以1.01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讯飞皆成23.2%的股权。

如此多元化的并购将会给科大讯飞带来什么?

有人质疑,这种并购模式对于科大讯飞的意义不过是装裱业绩,但对于公司业务发展本社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面对质疑声,科大讯飞也不虚,其提出了“内生并购”的说法,称将并购公司的业务无缝整合到产品体系中,使业务板块得到快速补充,有助于提升其竞争力。

但这种说法能不能站住脚,相信大家自有定论。

事实证明,科大讯飞各项所谓内生性并购之间并没有形成联动效应,1+1>2好像并不存在,至少数据是如此说的。

2018年的半年报显示,科大讯飞的员工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 3500 人。据科大讯飞2017年年报,公司在职职工人员合计8659人,其中母公司4109人,主要子公司4500人。

一年间增加三千余人,非常令人生疑。

负面缠身

科大讯飞在市场上一直都存在争议,争议来源主要是科大讯飞“自带流量”,如果说它是企业界的“坤”相信还是会有人点赞的。

长江商学院终身教授薛云奎2017年8月29日发文质疑科大讯飞财务风险巨大,科大讯飞次日作出了回应。薛云奎教授8月31日再次撰文反驳科大讯飞,称科大讯飞与美国亚马逊,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企业。

在8月28日,科大讯飞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后,没过多久便遭遇闪崩,从大涨4.3%到大跌超过6.57%,全程只用了一个小时10分钟。由此,引发了对科大讯飞的估值之争。

 " 股市上的大公司,财报上的小公司 " ,这是薛云奎教授对于科大讯飞的评价,本想着科大讯飞能硬气一点,好好用漂亮的业绩怼回去,但事实很打脸。

  同传门 、拿地门

科大讯飞的负面可不止公众来点破,偶尔自己也会演一下自己,看起来调气得很。

2018 年 9 月,一位王姓同传译员在知乎平台爆料,指责科大讯飞的翻译是通过语音识别会上的同传翻译师的语音,将其转录为文字展示为字幕,并非由 AI 系统进行翻译。

一时之间,科大讯飞被扣上了 "AI 同传造假 " 的帽子。

不久之后,央视又曝光了科大讯飞非法侵占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大讯飞的官塘培训基地名义上是培训基地,实际上是对外经营产业。消息一出,引发了外界诸多猜测,科大讯飞竟做起了房地产生意?AI 不赚钱吗?

对于上述事件,虽然官方都做出了回应,但事件的影响已经形成,2018 年 10 月 17 日收盘,科大讯飞的股价从 40 元跌至 20 元左右,市值从 2017 年 11 月 22 日的最高峰 1565 亿元缩水到 420 亿元左右,蒸发了 1000 多亿元。

结语

如今AI渐入盛世,各大巨头进入战局,战况之激烈远胜从前,科大讯飞所要面对的不再是以往的小鱼小虾,而是体量与资源比起大了十数倍的BAT。

在如此激烈的战局中,如逆水行舟,压力之下科大讯飞将走向何处?

“认识你自己”本是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箴言,但也是目前科大讯飞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科大讯飞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商业模式能否成功,这是比“同传造假”、“拿地门”风波更大的挑战。

陷于资本市场编织的美梦,被投机者所吹捧,如今的科大讯飞已经有“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意思,什么时候脱离这个怪圈,什么时候才是科大讯飞真正走向繁盛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