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越来越不值钱这是大趋势,可能欧美国家的物价水平还好一些,这主要是欧美国家靠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核心通胀率一般不会超过2%。有学者曾经写过,他在1988年在美国纽约一家餐厅吃过一顿午餐,当时价格在6-7美元。而在2012年,同样的地方、同样的餐厅,吃一顿同样的午餐也只有7-8美元。这就是欧美国家物价的相对稳定性。

在我们中国,10年前100元去菜场或超市买菜,还是觉得人民币比较值钱,一次恐怕也用不掉。而现在拿100元去买菜,很快就用完了。现在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只相当于当年的70元左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国内人民币购买力越来越不值钱了呢?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问题,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这都需要从银行贷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而靠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来拉动经济,肯定会造成货币超发严重,物价怎么可能不年年上涨?所以,近年来决策层总是在强调,一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就是这个原因。

从数据上看,2008年中国的M2规模是47万亿人民币,而到了2018年底M2规模达到185万亿,在10年内M2涨了4倍。中国M2规模是GDP的2倍。到了2019年上半年M2规模达到195万亿。大量的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都急需要银行放贷,用于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等。而银行又乐于把钱投向房地产和基建投资领域。然后,大量充裕的资金又从房地产和基建领域溢出,再推高了物价水平,你说钱能值钱吗?

再者,在过去十多年里,每次国内经济稍有下降压力,我们就通过“强剌激”来让经济恢复增长。2008年我国出台了四万亿投资+10万亿天量信贷。四万亿投资主要流向基建项目,而10万亿天量信贷,流向房地产市场。当年国内M2增速高达29%,通胀水平最高达到6.9%。不过,靠货币宽松来拉动经济增速的边际效应在逐步降低。当年通过“强剌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越往后越是效果会逐步降低,而且还会留下诸多后遗症。

同样,2019年1月份央行两次降准,释放约1.5万亿流动性,导致一季度股市大涨、楼市又有复苏迹象,接下来是猪肉、水果、鸡蛋等食品价格大涨,而工业用品仍然处于通缩状态。但是经济下行趋势却始终没有改变。于是,决策层就在7月底就提出,下半年不再用房地产来剌激经济发展。估计下半年第三、四季度,国内CPI还是会维持在3%左右波动。

最后,国内物价一直在上涨过程中,也是中国对外巨大的贸易顺差所造成的。中国每年有大量廉价的日用品输向美国和欧洲国家,压低了当地的物价水平。但换来的并不是同等价值的商品,而是大量花花绿绿的外币。无奈之下,中国只能购买美国和欧洲的国债。试想,中国国内大量商品输出到国外,又不能换回同等价值的商品,导致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但国内商品市场的商品供应就减少了,物价能不上涨吗?

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这是肯定的。只是依靠居民消费和投资来拉动经济,通胀率就走得比较平稳。而如果靠房地产和基建项目投资来拉动经济的,那国内物价不涨才是怪事。而且国内相关部门,只要看到经济下行就喊要采取强剌激政策。但这样的强刺激政策只能带来一时的繁荣,后遗症就是通货膨胀、资产泡沫横行。此外,国内每年大量商品出口,但又不能同样有大量商品流入,这也导致了国内相对应的商品数量在减少,物价上涨也在预料中。中国只有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启动民间消费和科技创新,这样物价上涨就不会像现在那么历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