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身边一位朋友,总忍不住在微信群里抱怨:

工作996,忙到没生活,做的工作,又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但真要他跳出去吧,又犹豫不前。

最后,千言万语化为一句:等我有钱了,我就要去干嘛干嘛……

别说,我身边从不缺类似的感慨,不少人都觉得,与自己想要的生活之间,差的不是钱就是时间。

但果真如此吗?

碰巧,最近在追的一部综艺——《乐队的夏天》,让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个疑问:

「全款人生」和「按揭人生」,你想过哪一个?

说实话,我本人并非音乐节目的忠实观众,但《乐队的夏天》却有它独特的魅力:

舞台上集结了老中青三代,31支风格各异的摇滚乐队;

没有评委和导师,现场所有人都以粉丝身份参与;

更有趣的是,其中不少人,并非专业乐手出身,而是兼职搞音乐

就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刺猬乐团”来说,聚光灯下的他们,光芒四射,唱着对生活的憧憬,感染力一点不比老牌乐队差。

但在幕后采访中,才知道,身为鼓手的石璐,是位单亲妈妈,早早就独自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主唱兼吉他手子健,台下是个写字楼里的程序员,标配是格子衬衫和双肩背包,在此之前,还因身体原因住院2次。

其他乐团说起他们,都忍不住说:真是太难了。

但虽然,彼此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集不深,但他们总会定期凑出时间,赶往简陋的排练室,风雨无阻。

生活的困苦,对音乐理想的迷茫,在他们成团14年中,从未消失,却也最终成就了他们的旋律和歌词。

那些现实的困顿和无奈,却仍不失勇气地坚持,难怪他们的舞台,会有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这也让我想起了罗曼·罗兰的一句话: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毕竟,太多人为了现实的温饱,舍弃了那些“不能养活自己”的兴趣。

但难道,兴趣和工作,真不能两全吗?我在这些乐队人身上,看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可能性。

还记得,我曾经分享过的一本书《你的人生可以这样》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兴趣并非是必须要为生计让道的。

为此,书中给出了4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分别是——

斜杠式:在兼顾主业的同时,把兴趣开发成能开源的副业;

凤凰式:每隔几年,转换一份工作,来实现人生的不同尝试;

团体抱团式:通过在同一家公司,参与各个部门的轮岗,来实践自己的兴趣;

爱因斯坦式:就是像爱因斯坦那样,拥有一份稳妥的主业,再把业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兴趣的深耕中。

凤凰式和团体抱团式,显然并非大多数人,会尝试的职场路径;至于副业的可能性,在个人专业能力和资历尚浅的情况下,也绝非上策。

在我看来,「爱因斯坦式」才是最适合普通人实践和模仿的方式。

一来,有一份基础收入保底,不至于像《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原型人物高更那样,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放弃证券经纪人的工作,最终落得晚年贫困。

二来,用业余时间来试错,机会成本也更低一些,避免为“3分钟热度”买单。

我身边就曾有个“爱好遍天下”的朋友,从小素描、舞蹈、钢琴样样学,却从没一样有长性。

等工作之后,就全还给了老师。

按她自己的话说:父母为此没少花钱,如今却都打了水漂。

几年前,她去参加了一趟海岛游,在拍下了不少美丽的水下摄影照后,对潜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听说潜水教练的收入也不错,回来后,她就信誓旦旦地表示:给她3年时间,绝对考一个潜水教练资格来。

为此,她给自己购置了一套专业的装备,并且,花了一个小长假的时间,就在三亚拿到了「初级潜水员」证书。

然而,越往后深入,她才发现,想拿一张专业的教练资格证,绝非易事。

除了逐渐递增的考试难度外,报考专业教练的基础门槛,是100次以上的潜水记录。

这就意味着,除了高达2.5万元的考试费用外,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来积累潜水的经验和时长。

这其中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都远远超出了朋友的预期。

如今,她那套9成新的潜水装备,又被闲置在家了。

的确,我们更容易看到事物光鲜的一面,就心向往之,却没准备好为背后的辛苦买单。

就像《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所说的:沉湎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现实的生活,这是毫无益处的。

相比之下,我更欣赏刺猬等一众“兼职乐队”的做法。

他们中间,也少有大富大贵的家庭背景;他们的工作,也不至于完全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但他们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兴趣,即便为此,还要忍受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

所以,每个人与兴趣的距离,差的可能从来都不是时间或金钱,而是真正持久的热爱。

《乐队的夏天》中的各位,在我看来,过上了一种「按揭人生」—— 

因为知道生命苦短,才要拼尽全力,把一辈子的热血,都投入真心所爱。

而过着「全款人生」的我们,总在等待生命中那个完美的时机:

等攒够钱了、孩子大了、有时间了,再去行动,却在犹豫中蹉跎了岁月,害怕自己还没有准备好。

很难说,到底选择哪一条路的人,更幸运。

但我依然感谢这些乐队人,让我在这个夏天,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