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顾子明 政事堂2019 2019-07-10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大连夏季达沃斯上,蒙牛集团总裁似乎又说了“大实话”,表示:我们在香港新加坡发展的非常好,主要原因是我们总把最好的产品投放到这些市场。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虽然报道有些曲解了蒙牛老总,他说的是想以此来改变他们对中国乳品的偏见,但还是让人联想到2008年,在香港的新闻发布会上,蒙牛CFO表示:“香港是和国际接轨的地方。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用那些大规模、规模化的牧场生产的原奶进行生产,这样的话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会更小,要比内地发生的几率要少的多。”

不得不说,当年可真是蒙牛一句话,伤透了中国人。

而与此同时,前段时间伊利和蒙牛的奥运冠名大战也有了后续报道,据英国《金融时报》,可口可乐与蒙牛签署奥林匹克赞助协议,赞助费为30亿美元,双方合约至2032年。

看到30亿美金的这笔数字时,我不禁惊呆了,根据蒙牛年报,自2003年上市以来,这十五年来的总利润加在一起也远没有达到30亿美金。

蒙牛这是多热爱奥运,想把未来十几年的利润都捐给国际奥委会啊?

本来呢,蒙牛和伊利这俩在国内怎么砸广告费或者是在冬奥会上怎么竞争我也没啥意见,反正都是烂在锅里的,不是推动国内GDP就是给国家交税,赚的钱基本最后也会吐回去。

但是蒙牛此次用双标的牛奶赚取的30亿美元利润,最后都砸给可口可乐和和国际奥委会,那可就得算计算计了。

如果蒙牛赞助奥运,是为了像阿里那样开拓海外市场,那么赞助多少都没关系,因为阿里是用奥运提升国际知名度,将中国的商品畅销全球,不仅能赚回更多的美元,还解决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可蒙牛自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哪有什么海外业务,也就是为了装作国际化,在印尼卖卖冰激凌,连香港也是去年才偷偷的重返,根本谈不上市场份额。

而且,上天猫和京东看看那些交了关税的进口奶都比国内双标的蒙牛便宜多了就明白,以目前蒙牛的生产链成本,在液奶、奶粉等其主营业务领域,拓展海外市场毫无竞争力,几乎就是被西方奶商们按在地上摩擦,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可以说,主营业务在海外毫无竞争力的蒙牛,就为了国内市场的宣传与争夺,竟然要掏给国际奥委会30亿美金。

这种比顶级赞助商阿里还贵了一倍赞助费的背后,就是在利用“外国月亮圆”的心态,用着大笔的US dollar,从国内其他厂商手里争抢存量蛋糕,这就真没啥意思了。

而且,在海外市场走高品质低价的蒙牛根本赚不到钱,蒙牛在国际奥委会上打的广告,最终都得通过涨价或者降低品质,让看中国的老百姓买单。

看着国人喝着质量不如老外的蒙牛,却替人家交着天价的奥运广告赞助费,也许蒙牛不忘的“初心”,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当然,这事儿老佛爷九泉之下要是知道了,恐怕棺材板也快按不住了,30亿美金都够她赔10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了......

而且,近年来随着外汇流失严重,央行都在艰苦的进行汇率保卫战,而蒙牛这家没有赚取外汇的公司,却在拼了命的在海外撒美元广告费。30亿买的“奥运合作伙伴”名头,足够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两个来回了。

不得不说,普通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而蒙牛吃进去的是人民币,挤出来的是美元,考虑到中国人有些人的体质还是乳糖不耐受,大概这就叫每天一斤奶,强壮外国人.......

而这种精神也许都是有传承的,当年蒙牛最危急的时候,联想的柳老英雄连夜召开董事会,48小时之内就将2亿元打到老牛基金会的账户上。

因此,作为联想柳老英雄投资拉起来的企业,蒙牛骨子里面似乎也继承了“贸工技”的路线,不仅把最好的便宜给了国外,还在国内创新停滞,走营销路线,靠砸广告费和公关来换营业额。

过去二十年,这种发展模式没有问题,就跟啥都不懂的地产商打打广告房子就能卖光那样,广告模式的成功,是躺赢在了中国高速发展的进程之下。

但是这种颇有中国特色的路线和在开拓西方市场的时候并没有可复制性,因为蒙牛的成功是利用中国人之前没有喝牛奶的习惯,通过疯狂的广告投入,创造出来一个巨大的市场,商业模式上跟脑白金鸿茅药酒有着相似之处。

就跟风靡全球的星巴克搞不定咖啡之乡意大利那样,喝了几百年牛奶的西方人根本不可能吃蒙牛广告砸市场这一套。

哪怕东南亚那些还没有养成喝牛奶习惯的国家,就算蒙牛复制在中国的成功,培养出了民众喝奶的习惯,但是西方奶业巨头们以远低于蒙牛的价格,就可以轻松摘取蒙牛推广的桃子。

可以说,这与中国制造利用成本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的路子相比,蒙牛出海几乎是逆练九阴真经。

作为中国制造出海的代表,华为小米们为代表的国产四大手机巨头,他们是中国这个“练蛊场”中搏杀出来的幸存者,不仅在研发和成本上拥有了巨大的优势,甚至也在国内建设了相当完善的供应链和生态圈,凭借着整个产业集群的优势,他们出海后将竞争对手打得一个个丢盔弃甲。

可是,在成本和产业链上没有下硬功夫的蒙牛,还是延续着过去二十年靠着砸广告换市场的路子,希望30亿美金豪赌奥运会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哪怕开拓了市场,没有成本优势也迟早也别人抢走。

人家西方在100年前的经济危机中就往河里倒牛奶,那个时候的中国哪有几个人喝牛奶?作为一个在西方历史相当悠久的行业,充分的市场竞争根本就没有留下多少利润和增长空间,你出海抢什么市场?

或者换个角度想一想,西方人喝牛奶的历史远比现代奥运历史要长,但是为啥就没有奶业巨头想明白了,去抢国际奥委会的冠名权以提升全球知名度,给蒙牛留下了这个赞助商的空间呢?

所以呢,蒙牛斥巨资赞助奥运之后,大概并不能提升多少海外市场的销量,甚至有可能为了保持海外的高品质低价格承受不小的亏损。

而作为上市公司,有可能会为了财报上的好看,默许国内奶品下滑,让国内的吃瓜群众们继续喝着品质不如出口奶的国产奶。

最终,试图国际化的蒙牛,终将活成曾经救他一命的联想模样......

过去二十年,蒙牛们活得滋润,是在政府的管制和关税保护之下,因此躺着挣钱的他们跟保健品类似,都把费用几乎都用在了营销而不是研发上面,走“贸工技“的路线快速扩张。

高速扩张惯了,一旦感觉市场下行,就大幅增加营销费用以抢占市场,甚至像蒙牛此次豪赌奥运会,想尽办法找一个“洋爹”来证明自己比“土鳖”强。

但是这种办法只是饮鸩止渴,缺乏了在产业链上的投入,只会导致产品线越来越单一,广告费却越来越高,就像蒙牛花了上市以来所有利润的30亿美金打广告那样,未来这些企业的赚取的超额利润最后都将被“洋爹”们所掏空。

尤其是未来随着中国开放力度的加大,大量的西方巨头将入华与我们公平的竞争,这个时候像蒙牛紧抱国际奥委会而鄙视北京奥委会,搞出来“洋爹”比“土爹”强的推广模式,更将伤害整个国内的产业生态。

因为这事儿明面上是两家牛奶企业的品牌竞争,背后则是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委会之间的规则博弈,而央企下属的蒙牛则是站在了国际奥委会的那一边。

随着未来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种中国规则与世界规则之间的冲突只会进一步加剧,譬如银联清算和VISA清算,人民币石油和美元石油,甚至6G标准和数字货币,未来都存在着激烈而复杂的斗争。

倘若央企背景的蒙牛都在崇洋媚外,非要借着“国际标准”来打压“国内标准”,主动将话语权拱手相让,这才是未来中国开放时要面对的风险。

所以呢,蒙牛此风不可长。

文章的最后,还是要给蒙牛提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与其花30亿美金在国际奥委会那里打水漂,还真不如像郭台铭那样拿着30亿美金的空头支票忽悠特朗普在美国建厂。

且不说能否成为谈判的筹码,相信看着连美国总统都天天早上喝蒙牛,絮絮叨叨地喊着A Cup of Mengniu A Day, 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广告效应绝对比赞助奥运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