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小白

01

热点城市抢人大战,这几天因为一件事,又全面升级了。

这件事,就是高考志愿填报。

目前,全国各地高考分数与录取线已全部公布,接下来就是考生们网上填报志愿了。面对着这1000多万的考生,可忙坏了各大城市。

为了吸引考生填报自己所统辖的大学,各大城市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自夸方式。

每年的这个时候,关于“到底是选大学重要,还是选城市重要”的争论,都会掀起一波热浪。观点无非两种,一种认为选大学更重要,另一种认为选城市比选大学更重要。

本号以为,两者同样重要。

理论上来说,考生们选志愿,当以大学为本,与城市关系不大,但考虑到至少四年的大学生活之后的从业问题,选城市与选大学一样重要,最好是城市上升潜力巨大,大学也同样优秀。

对于有能力的高分者,选择没有什么困难,北京的北大、清华,上海的复旦、交大是最佳选择,但对于大部分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来说,选择的难度系数就大。

到底是选择兰州的兰州大学,还是深圳的深圳大学,抑或是去传统的科教重镇如武汉、西安、南京天津等,还是选择发展势头良好的成都?

这是许多人纠结的事情。

为了打消考生们的疑虑,各大城市纷纷发力,为自己代言,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强化城市在考生心中的印象。

6月24日,成都、西安、杭州几乎在同时,亮出了自己的名片,抢夺考生。隔天,泉城济南也在《济南日报》头版异常显眼的位置,刊文,为自己代言。

02

成都,历来给人的印象有两大关键词:安逸、美食。成渝的火锅,天下闻名。而“少不入川,老不出蜀”,亦是深入人心。

成都会不会以这两个关键词,来打造自己?又能否成功吸引考生前来?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成都不走寻常路,抛弃了固有的标签,以成长空间和潜力股为诱饵,给足了考生们想象空间。

成都官方发布文章《志愿填上“成都”,接下来四年有这些惊喜等着你……》,以四件接轨国际的事件,呈现成都的发展潜力。

未来4年成都将分别举办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2019年8月)、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2021年)、第56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2年)以及世界运动会(2025年,这需要读研才能参与)。

杭州的关键词是天堂,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些年杭州自己也闯出了一个关键词,电商之都。在阿里的带动下,近几年,杭州的发展势头,在整个二线城市中,处于领头羊位置。

然,杭州亦没有固守成规,而是直接亮出了来杭州的多重福利,以诱天下学子入钱塘。杭州表示:《志愿填上“杭州”!未来4年,7大“福利”,错过一个都后悔!

所谓的7大“福利”分别是:

1、来杭州,研学、创业的天堂;2、来杭州,研学、创业的天堂;3、来杭州,文化气息浓;4、来杭州,交通很便利;5、来杭州,出门靠“脸”,办事“跑一次”;6、来杭州,美味好享受;7、来杭州,风景如画。

为了抢夺生源,各城市真是各显神通,杭州这种利诱,更像是“美人计”。

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又用什么计?西安表示:《高考志愿填上“西安”,接下来四年你会发现这些惊喜!

什么惊喜?

1、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脚下的土地全是历史;2、西安的大学没挖出过文物,都不好意思说是西安的;3、西安现有一百多座博物馆,暑假(各位同学)可以安排起来……

西安牛气哄哄的样子,本号竟无言以对,因为每句话都是真的,挑不出刺儿。

面对杭州、成都、西安的发力,从2018年始,就决心要做强做大首位度的山东济南,也第四个跳了出来,在《济南日报》头版非常显眼的地方,刊文《志愿填上“济南”,未来四年一定让你不虚此行》。

相比于前三城,济南吸引考生的噱头,很空很泛,但终究是作出了抢夺生源、求上进的姿态。

后续科教重镇武汉、广州、南京、天津等城市,估计也不会坐视不管,合肥、青岛、厦门、长沙、重庆应该也坐不住。

03

城市层面上亮出态度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抢夺生源的杀手锏,还是高校的质量与规模。

目前,全国城市本科大学排名中,数量最多的当属六大科教中心。

于是,我们能够看到,每年抢夺生源最多的6个城市,便是那六大科教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南京。

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局,其中西安为2017年数据

那六大科教中心之外的城市,怎么办?

本号以为,抢夺生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想办法留住人才。抢夺生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他们四年之后,留下来,为城市的发展做贡献吗。

但数据告诉我们,即便如武汉这般科教重镇,过去多年也只不过是扮演着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

武汉每年为社会输送近30万高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能够留在武汉的只有三分之一,有三分之二流向了深圳、广州、上海等华南与东部沿海城市。

在这方面,所有城市都应该向深圳学习。

深圳虽然被人揶揄为文化沙漠,高校规模与质量都是短板,这是深圳的痛点,但深圳强大的人才竞争力,每年都能将科教重镇人才揽入怀中,为自己所用。

所以,本号以为,各城市在继续提高高校质量的同时,更应该大力发展城市的民生与产业,以最大力度,吸引和留住人才,才是王道。

否则,即便抢来了生源,也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他们逗留了四年之后,还是得离开。